“创新雁阵”带动辽阳经济转型升级

24.12.2014  17:13

  今年下半年,辽阳科技型企业大动作不断,先是辽联集团和科隆精化分别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随后三三工业又成功并购卡特彼勒加拿大隧道设备有限公司,将产品打入欧洲市场。
  辽阳科技型企业动作频频的背后,是全市上下立足优势产业大胆创新,顺势而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
  曾经,辽阳的产业发展条块分散,形不成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链。辽阳市委、市政府对症下药,坚持以企业转型为基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强化创新驱动,利用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向集群化发展,形成分工细化、配合紧密的产业链。辽阳市在贯彻落实国家、省里多项扶持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多项自己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企业并购和技术引进,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协同创新等,积极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为了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辽阳市积极鼓励企业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协同创新,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服务、兴办项目联合体等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两年,辽阳市每年产学研合作项目都达到60多项,企业每年申报发明专利2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实施率达60%以上。
  目前,辽阳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今年又申报5家。这些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已呈“雁阵”之势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99.3亿元,今年预计达到219亿元。
  不仅如此,辽阳市还积极培育发展科技创新型第二梯队企业,仅今年就有47家企业获得省级认定,100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创新企业。
  企业专注创新,不仅带来了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还带动了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由一家“合成树脂厂”壮大起来的忠旺集团,现已成长为亚洲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工业铝型材产业链条已从日用、食品、印刷、建筑、汽车、舰船制造延伸至高速列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如今走进辽阳高新区芳烃及精细化工基地,一条芳烃产业链呈现在眼前:以辽化为龙头,86家企业上下游产品高度关联,已成为世界第三、国内最大的芳烃深加工生产研发基地及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深加工生产研发基地。目前,像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一样,辽阳的工业铝材、装备制造、日用化工、汽配和钢铁及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正日益壮大并形成品牌。今年前三季度,以这六大工业产业集群为主完成的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2%,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