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改革创新精准施策 全力推进生态旅游大发展

18.04.2017  17:02
近年来,湖州市坚持把“青山绿水”的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的优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致力改革创新、奋勇赶超发展,积极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思路,重点突出乡村旅游和滨湖度假两大主体产业,全面推动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建设,打响了“乡村旅游第一市、滨湖度假首选地”重大品牌,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生态旅游之路。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750.19万人次,同比增长25%;接待入境游客93.62 万人次,同比增长33.2 %;全市旅游总收入882.54 亿元,同比增长26 %;全市旅游景区门票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21%。 一是发展大产业,打造生态旅游新典范。坚持以“旅游+”理念贯穿生态旅游发展始终,全面实施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商贸、旅游+金融、旅游+文化、旅游+工业等多种类型的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211”产业提升工程,全市以乡村旅游、滨湖旅游两大引领产业;生态旅游、购物旅游、宗教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商务旅游、城市旅游十大重点产业;健康养生、温泉滑雪、邮轮游艇、自驾房车、低空旅游、研学旅游、情感旅游、探索旅游、演艺旅游、在线旅游十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大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6年新增培育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3家,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1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家,省级浙江果蔬采摘基地6家。 二是构建大模式,打造生态旅游新引擎。坚持以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布局的优化和品质提升,“一县一品、一区一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带动了全市旅游大发展,德清为典型的以洋家乐带动的“洋式+中式”模式;安吉为典型的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模式;长兴为典型的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模式;吴兴、南浔为典型的以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模式等四大模式全面形成。同时,坚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大力推行“意识教育生态化”、“旅游景区生态化”、“旅游产业生态化”、“旅游环境生态化”、“消费观念生态化”等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以先进的旅游理念,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三是建设大景区,打造生态旅游新窗口。坚持特色化、产业化和集聚化发展,打造鲜活的模式集群,将各地的“旅游珍珠”逐渐汇拢、串联成线,形成了全市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即“乡村十景”),分别是莫干山国际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德清东部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长兴水口茶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上海村”)、长兴泗安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安吉黄浦江源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安吉大竹海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吴兴妙西茶文化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台湾村”)、吴兴滨湖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韩国村”)、南浔荻港古村(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南浔浔练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等十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乡村十景”迅速发展,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逐步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吸引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四是推动大改革,打造生态旅游新样板。近年来在乡村旅游体制机制、政策扶持、经营管理、业态培育、服务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等八个方面先行先试,走出一条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湖州特色的乡村旅游提升发展新路子。2012年,被列为浙江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城市。2014年,在国家旅游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出版了《中国乡村度假新模式——湖州乡村度假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观察》一书,为湖州旅游进一步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实践与理论基础。2015年5月,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分别对《“绿水青山”是怎样变成“金山银山”的—浙江湖州乡村旅游的探索和实践》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对湖州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2016年,湖州成立了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湖州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试行)》,为全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致力推广中国乡村旅游“湖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