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遇下“浙江经济”必迎百花开

23.10.2014  17:01
  当国家高层都认可并接受经济增速低于7.5%的现实,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 
  有数字显示,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创2008年12月以来新低。
浙江经济的灵魂就在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勇于创业、创新的浙商群体和顺势而为、富有改革精神的地方政府。
  与此同时,浙江省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幅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同期全国东部地区增长6.3%的平均增幅;比7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
  这样的数字并不足以支撑浙江经济率先回暖的预测。但数字的背后却有一些令人振奋的东西。比如,效益结构改善,投资、消费增长基本稳定等;而最最重要的是:创新成效明显!
  一直认为,浙江经济最大的优势是人的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草根浙商四海为家、驰骋南北,为浙江经济谱写了传奇,使浙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麦加。但随着过剩时代的到来,过度投机或者仍停留于低、小、散产业基础的浙商,率先感受了转型期的阵痛。
  无可否认,曾经辉煌的浙商,在今天这个“三期叠加”的转轨期,有“跑路”的,有破产的,也有消极观望的——对于浙商来说,转型升级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自我革命与自我颠覆。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转型升级的路途中,有人消亡,就有人新生。而从血路中拼杀出来的,一定是强者恒强!
  且不说阿里的美国上市,也不说万向将重启菲斯科Karma跑车,甚至不讲传统丝绸在万事利的创新下走向世界……笔者想说的是:有一支70后、80后的队伍在“冬天”里出发;有一股创意、创新的力量在底层悄然萌动。
  在日前世界杭商大会“优秀杭商”的评选活动中,见到这么一个场面:在一组参与竞选“新锐企业”的四位“80后”企业家中,有三位皆毕业于浙大竺可桢学院。他们中有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主席,有曾经登台美国黑帽子大会的“千人计划”人才,有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在“新锐企业20强”的走访中,笔者还看到了这么一些新兴的企业:连续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率72%、人员平均年龄28.5岁、全国电梯行业前十强中唯一民族品牌的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创办的世界行业的领先者中肽生化有限公司;专业提供非接触三维成像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的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笔者曾提问于杭州中翰盛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旭一,“为什么要建议杭州打造生物医药谷?”而另一位欲将互连网金融公司研发总部从上海迁往杭州的朋友则告诉笔者: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之都,杭州则应该是中国的财富之都;如果说上海是中国商业文明的中心,杭州则应该是中国创意、创新的中心之城。一句话,杭州,乃至整个浙江,应该是创业、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一块因地杰人灵而持续发展的热土!
  笔者曾做过一个题为《人欢政和看浙江》的演讲。在笔者看来,浙江经济的灵魂就在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勇于创业、创新的浙商群体和顺势而为、富有改革精神的地方政府。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浙江政府的改革成效: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以来,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从706项减少到424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从560项减少到96项,省级审批事项削减了59%。政府投资项目由360天缩短到60天、企业投资项目由300天缩短到55天、贸易主体设立由30天缩短到10天。
  今天,笔者还读到了这样的新闻:《金华永康发放全国首创电子人才绿卡》、《台州出台指导意见将建立商业秘密保护体系》、《杭州制定上市公司五年倍增计划发展智慧经济是重点》……这些,无一例外地透露出地方政府在重视人才、重视创业与创新方面的政策导向。
  另有消息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在浙江桐乡召开。与此同时,《杭州都市圈发展报告》正式出炉。该报告提到将以杭州为核心,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和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发展。
  报告虽然刚刚出炉,但在经历转型阵痛之后,浙江的创新成效已见端倪: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1388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15.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27.2%,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利润增长快于全国。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17万元/人(折年率),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增长较快。1-8月,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大型、中型企业分别增长5.9%和4%。
  于是联想起那句至理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无独有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曾经领草根创业之先的浙江,又岂能在新一轮的创业大潮中淹没?
  无论中国经济下行的“冬天”还有多漫长,笔者已从底层悄然萌动的那些小微创新企业中,从那一拨拨逆势出发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的身上看到了浙江经济的希望。
  作者系著名财经评论员、浙江省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浙商研究会秘书长,著有《浙商1.5代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