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搭平台 转型升级谋跨越

19.03.2015  12:28

  23年来,昆明高新区综合实力快速增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成为了昆明市创新驱动的领头羊、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近几年,昆明高新区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稳中有进。2014年,昆明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突破了1500亿元,《昆明高新区条例》正式实施。2015年,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昆明高新区将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各项工作新突破,以创新驱动促进园区全面发展,掀起新一轮的产业发展热潮。
  盘点
  2014
  抓发展稳增长
  营业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部分重点企业增长乏力,经济增长困难重重的局面,昆明高新区举全区之力会战全年发展目标,力保园区经济指标在困难中增长,在压力下前行。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8. 6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1501.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0.3亿美元;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竣工6个。
  抓招商聚产业
  新兴产业崭露头角
  2014年,以高新区领导带队招商、专业团队招商、企业招商等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了一大批有科技含量、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为园区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进一步夯实基础。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33.8亿元。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更加凸显。德国拜耳整体收购滇虹药业,国药集团云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新基因格、华大基因等一批项目落地,云南特色植物药产业基地等3个项目竣工,昆明龙津药业等3个项目投产。
  在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服务云铜、云锡等龙头企业扩产增效。云南五龙汽车有限公司首批车型正式下线,广东海伦堡地产集团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科技中心项目等5个项目成功签约,云南中环金泽环保产业基地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云南城投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碧水源膜技术产业基地等2个项目投产。
  在IT及现代服务业方面,成功引进泛亚3D打印创新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航天科技大观园,招商物流云南分发中心、众诚士德柔性自动化及机器人产研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诺泰产业并购基金等一批金融服务业项目即将落地。
  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更加明显,IT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占园区总收入的23%和55%。
  抓科技促创新
  8352万元投入科技领域
  科技创新是支持高新区发展的根本,2014年,昆明高新区财政拨付科技经费达到8352万元,占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7%。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专业孵化器建设,昆明高新区被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今年年初,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成为云南省唯一一家示范单位。紧接着,2月7日昆明高新区与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在高新区建立昆明启迪孵化器,这将会吸引众多科技精英和管理精英,引进众多高科技项目,搭建创新孵化平台,对于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聚集意义重大。
  大力推进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泛亚联合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云铜科技等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占全省挂牌企业的50%。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2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3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名,引进高端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共170名;财政拨付人才奖励总额达2778万元。
  抓配套打基础
  建设保障性住房12918套
  把新城产业基地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马澄路改造前期工作启动,完成道路建设10条(段)5.5公里。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918套,建成5328套,已分配入住3056套。编制完成了新城基地管线、供水、供电、通信等7个专项规划。新建绿地58.7公顷。环保投资达1.5亿元。
  继续加快建成区改造提升,海源·高新天地、水岸晴沙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实施海源中路、科华路、科开路、科新路雨污分流工程,完成老运粮河、新运粮河整治等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任务。16790户天然气置换按时完成。城中村改造开工5万平方米,竣工10万平方米,梁家河片区、前所片区完成回迁安置。
  抓服务优环境
  再造“高新效率”
  2014年,高新区提出打造“五零五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即服务受理零推脱、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部门零扯皮、服务质量零非议、服务对象零投诉,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流程最优、交易成本最低、创业环境最佳、高新效率最高的优质投资环境。让企业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
  同时围绕“职责、流程、标准、绩效、问责”等环节,建立和实行重大项目直通制等七项制度,下发了《昆明高新区服务承诺规定》等七个规定,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机关形象的提升。昆明高新区投资兴业沃土、产业发展高地的“磁石”效应日趋显现。
  起航
  2015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昆明高新区将围绕建成创新型特色园区目标,深入实施“昆明高新区‘53362’转型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工业转型升级排头兵、产业建设火车头、改革创新示范窗作用,努力建设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区、高新技术产业化首位聚集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增长极。
  今年,高新区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放大“高新”品牌效应
  着力建设“三平台”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营造宜业宜居环境
  放大“高新”品牌效应
  2015年被作为昆明高新区的“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年”。针对当前制约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昆明高新区首批将从机构和人事、工商登记、行政审批、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招商引资、人才引育等七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为全省、全市园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范本。
  同时提升“五零五最”环境,放大“高新品牌”效应。今年,要从服务的方式、内容、程序更上一层楼,推行“清单式”服务承诺,实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办理,让“高新效率”成为高新区的DNA,为园区发展提供加速度。
  着力建设“三平台”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2015年,昆明高新区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实施科技创新强区战略,启动科技创新服务“三平台”建设六年行动,到2020年,形成“以平台促创新、以创新兴产业、以产业强经济”的新局面。在产学研柔性平台方面,建成拥有5个以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组的技术研发合作中心,集聚20—30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吸引50家以上各类科技中介机构、5家以上创新型服务机构的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在孵化器催化平台方面,建成苗圃、孵化、加速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10家以上专业孵化器,鼓励建设一批民营孵化器,引入1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方面,集聚各类优质金融服务机构200家,集聚技术评估、财务咨询、法律咨询等科技中介机构50家,成立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参股产业投资母基金,初步建立涵盖1000家企业的企业信用体系。
  加快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组建产学研联盟,推进开放实验室建设,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好科技向经济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孵化器功能升级,由“基础物理空间+优惠政策”的1.0模式,“空间产品+服务产品”的2.0模式向“孵化器×(创业企业+创业者+政府机构+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创新驱动平台”的3.0升级版转变,实施创业苗圃工程、高原瞪羚工程,实现向“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4.0模式的转变;挖掘“瞪羚企业”20家,培育创新发展的潜力企业。
  打造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线上应用模块,探索互联网金融模式,集聚有实力的金融服务机构入驻,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成立产业投资母基金。继续探索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新出路、新办法,不断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构建包括企业公共信用数据库、企业申报信用数据库、金融服务机构信息数据库在内的信用档案系统。
  进一步健全人才政策体系,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人才、技术资源平台作用,推进高端领军人才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育、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提升、高技能人才成长四项重点工作,以更大力度加快建设人才特区,年内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100人,建设人才聚集的智力高地,通过引来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团队、搞活一个产业,形成人才与项目的良性互动和高效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园区经济的“顶梁柱”。今年,昆明高新区深入实施特色产业立区战略,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
  立足现有产业和企业基础,研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园区产业基础、创新优势、区位条件,构建“3+N”产业体系。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提升IT产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形成主导产业率先打头阵,潜力产业提升聚优势,新兴产业培育强后续的梯次递增,良性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要依托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把大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工作。昆明中药厂现代化提产扩能建设项目、昆明风动高新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科技中心项目、招商物流云南物流分中心项目等在建项目要抓进度、抓投产、抓达效,尽快对园区经济形成新的贡献。力争开工可口可乐、德和、清华科技园、华大基因、能投浪潮云计算中心二期、向上投资3D打印、航天科技大观园、金鑫智能泊车等15个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营造宜业宜居环境
  实施产城融合新区战略,是推进高新区实现产业聚集和现代化新城区同步并进的突破点,今年昆明高新区要完善规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一体两翼发展两片区。建成区和新城区都是昆明高新区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建成区的城市功能上,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软环境上下功夫。要启动建设航天科技大观园、清华科技园等项目,加快推进近几年来实施的昆百大“悦尚西城”、海源?高新天地、海源财富中心、绿蓝时代广场、西城心景、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科技中心、同丰商务中心、大塘城中村改造等12个城市改造提升项目。在产业形态上,建成区要依托昆明主城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追求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大力发展企业总部、科技研发及孵化、云计算、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楼宇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同时,要着眼知识经济、创新文化、科技新区,推动园区文化繁荣发展。
  按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规划思路,抓紧完成新城产业基地城市设计。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大商业、教育、医疗及住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打通和建立“产业孤岛”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链接,推动单一的生产基地向科技新城、生态园区转型。充分利用马金铺片区的区位优势和人文历史条件,依托梁王山独特的“一城听两江,一山观三湖”的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建设“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宜业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