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个创新创优项目接受综合评估 我市用好考核“指挥棒”引领务实创新

10.03.2015  09:48

过去一年,市直单位围绕转理念、转作风、转方式,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争先进位,成效到底如何?在市考评办日前举行的2014年度市直单位创新创优项目专家评估会上,似乎能找到答案。

不少创新创优项目有新突破

我们创新打造了直购进口的‘途中申报、货到即放’模式和保税进口的‘杭州备货、即买即送’模式,2014年3月开展跨境进口试点业务至今,直购进口规模和保税进口规模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名,为申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奠定了基础。

3月7日上午,站在评审专家组面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关长张军作为陈述人,介绍了《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助力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创新创优申报项目的情况,接受各位专家的评判。

不止是聚焦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这样的重大主题,还有许多项目都是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来展开的。

比如,市环保局的“刷卡排污”系统协同创新应用,一年下来,已有257家企业使用“刷卡排污”,占全市工业排污量的75%,推动了企业治污、促进了转型升级,也实现由原来事后治理向现在源头控制的转变。

作为2014年我市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市市场监管局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破解了出资难、办照难、监管难、审批繁和年审繁,企业只要跑一个工商窗口,就能一次性领到营业执照、国地税登记、组织代码、统计等证照和企业公章,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

市政府办公厅、市卫计委、市人力社保局3家联合创新的“建立杭州模式的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吸引了47万居民与家门口的全科医生签约,解决了居家医疗供需矛盾,也加快了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

这些重点领域的变革大多是“杭改十条”“杭法十条”的重要任务,不少项目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上实现了较大突破。

64家市直单位现场接受考试

市考评办介绍,2014年度市直单位针对当前中心任务、重点工作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共申报了81个创新创优项目,按照“竞赛淘汰”规则,经过第一轮专业评估,最终64家市直单位的申报项目进入第二轮的专家综合评估,其中原创性创新项目40个,继承性创新项目8个,创优项目4个,克难攻坚项目12个。

来自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省人大、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从创新的重要程度、突破程度、效益程度等几个维度,对申报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最终将根据本次专家综合评估和第一轮专业评估的得分高低取前30名在综合考评中进行相应加分。

记者了解到,市直单位创优创新项目绩效考核始于2007年,旨在鼓励市直单位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改革创新,积极争先创优。“9年来,市直各部门实施了一大批创新创优项目,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和全省都很有分量的创新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为杭州打造创新型城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也有效推动了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市考评办主任伍彬说。

专家点评:

政府创新创优的

终极目标是民生

周志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政府绩效考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难题,对政府单位的绩效考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我去过很多地方,也参加过国家部委的一些创新创优评估,但杭州的政府绩效考评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真正做到了阳光透明、公平公正,而且将申报项目分为创优类、创新类和克难攻坚类,科学、合理、务实。

政府的职能是什么?民生,为人民服务。所以,政府的创新创优就要从公共服务这一逻辑点出发。从这次申报的项目来看,杭州市直单位创新创优工作做得很扎实,环保、治安、住房、交通、公共信用体系等,都事关民生,值得称赞。政府绩效管理的精髓就是持续深入的改进,相信杭州只要有“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坚持,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吴静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