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颠覆兼职行业 用互联网+创新模式叫板传统中介

20.06.2015  05:18

   编者按:五月初五,祥和端午。插艾叶、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的习俗。水流天欲动,舟急岸如奔。古人赛舟竞渡。比的是速度,赛的是激情;内心涌动着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的收成、好的事业,好的生活。竟舟之念,则久居心中。中华民族千年文化,如今仍在延续,端午的“竟舟”精神文化,多了“激情与速度”,创业者,正秉承着这种精神文化,激流勇进,不畏风浪;浙江,用自己独有的“竟舟”方式,正在乘风破浪,引领时代。

邓建波创立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免费提供找兼职服务的一个平台

   浙江在线杭州6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陈铖 编辑/胡芸) 日前,浙江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包括梦想小镇在内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

  位于杭州余杭的梦想小镇随处可以见朝气蓬勃的创业者,他们大多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创业激情扑面而来。马云的那一句“梦想还是要有的”,正鼓舞着无数创业者踏上这块113平方公里的土地,来做马云的邻居。邓建波就是其中一位。

  2013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邓建波,创立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免费提供找兼职服务的一个平台—青团社,两年来,平台已经帮助10万大学生找到兼职工作。他说,未来还要通过建立数据库,让大学生通过平台去大公司对口岗位实习,甚至是作为正式员工推荐。

   大学时期创业屡次失败

  记者在杭州的梦想小镇见到了邓建波,大学刚毕业不久的他十分健谈和老练,谁能想到,刚步入大学校园时他还是个性格十分内向的男孩。

  “大二做的人生第一次兼职改变了我很多。”邓建波告诉记者,“坦白说,我一直自认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学习上一直很自信。但是在第一次做兼职时发现,与陌生人交流时我总是结结巴巴的,我意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主动接触社会,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12年,几次兼职之后,邓建波与学长合伙办了一个可以说是当时最早的外卖点餐网站,后来因为合伙人毕业等种种原因散伙了。

  “那时候的创业环境和机会远不及现在。”邓建波指着身后的几百平米公共办公空间对记者说,“那时,天天被辅导员约谈,被告诫创业的风险,让我回来好好读书实习,好好找工作。”

  有些固执的邓建波并没有就此停止,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他马上开始着手第二次创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他发现了一个商机。

  “学校周围餐厅的翻桌率特别高,有些餐馆甚至能达到15分钟一桌,餐厅的客流量十分可观。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学生在等餐时显得非常无聊。”

  瞄准学生等餐这五分钟的“无聊经济”,邓建波把目标定在了餐桌上的餐牌广告。他向亲戚朋友借凑了几万元用来制作餐牌。

  “那年夏天,我顶着近40度的高温,每天跑餐馆推广,早上8点出门,晚上10点回家,把杭州市区以及下沙大学周边的小餐馆都谈了下来。”

  无奈,邓建波最后还是与合伙人因对项目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冲突,这次创业同样没有成功,他借来的几万块钱也打了水漂。

   打工中发现行业转型契机

  为了还上这笔钱,邓建波又开始兼职打工赚钱。兼职的过程中他发现,兼职对大学生来说并不仅仅是赚零花钱那么简单,兼职的经验将会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走向,于是他进入一家兼职机构工作。

  由于他工作出色,勤奋肯干,加上当时兼职需求旺盛,他一步步成为了浙江地区的负责人。

  然而,邓建波渐渐发现线下兼职机构的鱼龙混杂,隐隐觉得做一个免费兼职网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告诉记者,当时兼职行业还处在兼职1.0的时期,找兼职工作的途径十分有限,有些中介免费无保障,而很多人通过付费找寻一些有保障的兼职工作。

  “这一现象是当时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学生多,岗位少。但是企业对兼职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最终这一供需关系会向另一边倾斜。”

  于是,邓建波跟老板商量做免费兼职中介,但是老板对于当时看来这么“天方夜谭”的想法嗤之以鼻,他当即跳出传统兼职机构的束缚,再一次冲向了创业的大潮。

   用“互联网+”颠覆兼职中介

  2013年7月,邓建波的青团社正式成立,提出了“全国首家对大学生提供免费兼职服务平台”。

  “这个‘首家’我们保持了整整一年。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别的传统中介还在通过QQ群,短信等传统方式联系学生时,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线上平台了。”邓建波说。

  兼职行业的供需关系也向着他预计的方向发展,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传统兼职行业纷纷倒闭。

  “与传统兼职行业不同,我们对入驻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审核,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然后向他们提供学生资源并收取一定费用。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途径是免费,且有保障的。随着传统兼职行业被淘汰,我们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了。”

  “2014年的下半年是我们团队最困难的一年,由于资金链断裂,我们不得不缩小团队规模,好在12月时,青团社得到了百万元的投资。”邓建波有些神秘的告诉记者,“再过几日,我们或许还能获得更大的投资,正在争取。”

  “青团社成立至今,我们已经帮助1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很多大学生走出了向社会接触的第一步,就向当时的我一样。”邓建波说,“这10万人并不仅仅是青团社的经验,是我们的资本,我们将建立一个网上数据库,用大数据的概念,根据学生专业,兼职偏好等信息做深层次推荐,让大学生通过我们平台去大公司对口岗位实习,甚至是作为正式员工推荐,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