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学生成暑期“留守族” 上演热血版《致青春》
中新网宁波8月12日电(见习记者李佳赟)一个精致的中央吧台,十几个独立卡座,一个围绕大屏幕散开的商务区域,构成了“宁波创客咖啡有限公司”的主要办公构局。在浙江宁波的一座大厦内,一群年轻的大三学生组成了“青春合伙人”,在这个火热的夏天,勇敢地走出了创业梦想的第一步。
或许,在炎炎夏日,有学生选择将自己置身于网络的虚拟神奇,以及冷气房的清凉舒爽。但是,还有一群“爱折腾”的学生,他们并没有把时间交给旅行或玩乐,而是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热度下,选择用创业为这个夏天烙印下“热血奋斗”的印记。
无梦想,不青春
王燕扎着马尾,颇为自信地递出一张名片,这个94年出生的浙江万里学院“萌妹子”,就是“宁波创客咖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冲泡咖啡、绘制图案、擦拭吧台……王燕将一道道工序完成得一气呵成。她介绍道:“‘创客咖啡’不仅卖饮品,这里还相当于创客聚集的‘大本营’,每周都会有创业沙龙和大咖讲座,为创业者提供资讯和服务。”
咖啡豆在机器中细细研磨,伴着醇香味道,王燕和团队的创业梦想也正在静静“研磨”。“我们每周都会商议一个‘周一见’的主题,内容涵盖人力资源、法律纠纷等创业路上会遇到的问题,希望能通过‘周一沙龙’等形式,形成稳固的创客生态圈。”该项目负责人钱波认为,“创客咖啡”“卖”的就是信息量,打响品牌后,创客人群和投资者能进行常态互动,让“创客咖啡”的附加值得到提升。
而来自温州的浙江万里学院大三学生王冰梅,几个月来她都在为即将上线的“聚赞助”APP项目忙活,在合同和手续中“翻滚”是她在这个暑假里最独特的“度假”方式。
在王冰梅的设想中,“聚赞助”APP是一个免费连接学生组织和赞助商家的平台,采取实名岗位注册制,将打破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屏障。“在学生会工作时,我发现一个‘围城’现象,学生组织苦于寻找合适的赞助商,欲进入校园市场的商家则找不到校园对接人,我就想整合资源,打通这一链条。”王冰梅说道。
青春的梦想,是未来的真实投影。草拟合同、沟通商家、联系各大院校学生组织……王冰梅和伙伴们正将梦想照进现实。闪着发光的眼眸,王冰梅告诉记者:“前几天我们又和几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线上项目也在顺利开发中,梦想正在逐渐成形!”
忙创业成暑期“留守族”
在夏天的热浪中,王冰梅和她的团队只是大学生创业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为了能在即将到来的就业中占据先机,许多大学生都选择利用暑假为自己将来的前程“投石问路”。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大三学生陈浩然是校园“阿里巴巴服务站”的CEO,今年暑期他正忙着为自己的快递智能服务柜升级系统,并积极接洽风投公司。“要一直到‘双十一’之后才会回家了。”陈浩然告诉记者,开学后,大四的课程较为自由,自己将投入大部分精力在创业上,这个暑假便是最好的“无缝衔接”期。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一句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王燕对此感同身受。“当梦想落地后,除了资金难题外,还有一系列自己未曾设想过的琐碎问题都直观地铺设在眼前。”王燕感叹,自己和团队起床后就在思索如何吸引人流、提升服务,“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视剧了,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自诩“爱折腾”的王冰梅让自己时时“转动”在大小事项中,王冰梅坦言,“市场不会因为我们是学生就降低标准,必须通过实训快速地武装自己。虽然没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经验,我们摔的跟头会比别人都大,但我们却拥有快速成长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成为新引擎,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开始在宁波各大院校遍地开花,一批小有名气的学生商业领袖也成为校园里口耳相传的“传奇”。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4年,宁波市每1000名大学生中就有42人选择自主创业,创业行业涵盖互联网应用、文化创意、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60名大学生创业新秀创办的企业,2014年产值共达38.7亿元。
大学时产值就突破千万的宁波大学“创业王”厉刚、开公司帮客户网购砍价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砍价王”李杰、将校园订餐服务与互联网“联姻”的宁波城市学院学生袁黄……他们都避开人潮推搡着的“就业大军”,在梦想的弯道上实现“技术超车”。
“新生代”追梦者先声夺人
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大学毕业生的蜂拥涌入和就业市场容量的相对狭小形成了典型的“粥少僧多”局面,就业压力不言而喻。
而网络经济则成就了诸如比尔·盖茨、马云等笼罩英雄光环的创业先锋,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一种竞相追赶的时髦。且随着国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并给予注册、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自己“造饭碗”。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今年5月,国内首家城市创业联盟在浙江宁波成立,致力于集聚创业资源,打通创业生态链,培育和打造城市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宁波大学生创业团队正在“组团”进发,成为创业市场中的“弄潮儿”。
但由于缺少资金和社会资源,大学生创业项目普遍集中于文化创意与科技智能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小,起步较低的共性。
“市场被瓜分,就要做细分市场,这需要创业学生付出艰辛的努力,才可以拥有‘化茧成蝶’的瞬间。”宁波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洪影表示,暑期没有学业压力,且大三学生可直接进入毕业实践阶段,越来越多的“青春合伙人”赶在暑期这一“黄金时期”马不停蹄地继续创业事业。
用夏天的热烈,为青春刻下最张扬的注脚。看着奋斗在梦想前线的“新一代”创业大军,王洪影感叹:“以前人们总爱给‘90后’贴上各式标签,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最新鲜的想法、不墨守成规的个性、极强的信息采集能力,这些都是优质的创业体质。”
虽然大学生创业富有专业优势与创意想法,但由于缺乏经验与资金,容易夭折。王洪影认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社会机构、学校、政府共同搭建孵化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政策倾斜,只有培植好“创业土壤”,“梦想家”们才能迸发出巨大潜能。
“如果大学生能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无论是帮助年轻人完成自我蜕变、走向社会,还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再掀全社会创新热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洪影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