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平:根雕之美直达灵魂

19.09.2015  07:33

1994年,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在中国美院举办了一个根雕展览,当时只有24岁的刘小平还是一个普通观众,他发现展厅里一件小小的根雕作品,价值就抵得上他做的一个百斤重的盆景花架。刘小平当即买了一台凤凰牌的相机,把展厅里所有的根雕作品都拍了下来,开始自学人物根雕。

20年后,刘小平的根雕早在全国都出了名。他在转塘的根雕艺术工作室有四五百平方米,摆满了各式人物根雕,罗汉,济公,还有形态各异的弥勒佛,它们或坐或站在鹅卵石上,带着神秘的表情,注视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刘小平留着寸头,声音洪亮,刚刚干完活儿,出了一身汗,解开衬衫扣子,大笑起来,活像是从他的作品中走出来的弥勒。

刘小平出生在浙江丽水景宁,家里人都是做木工的。初中毕业后,他就外出打拼,干过木工,做过食用菌生意,还搞过装潢,甚至卖过电动工具。19岁那年,他来到杭州,开始制作根艺盆景架,并成立了“刘小平根雕艺术工作室”。直到五年后邂逅那个根雕展览,他才开始真正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从此与人物根雕结缘。

刘小平做人物根雕,完全靠自学。他的方法是,把一张寿星年画贴在墙上,然后开始一刀一刀刻,直到雕出一个跟画上一模一样的寿星。后来刘小平买了相机,到处看展览,把大师的作品拍下来,回家慢慢钻研。慢慢地,他的视野越来越广了,除了木雕,他还专门学习了石雕和绘画。

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块树根是一模一样的。刘小平很爱惜木材,觉得每一块木头都应该“物尽其用”,不能浪费大自然的馈赠。他尤其喜欢有着各种窟窿的树根,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废品,他却视如珍宝,他觉得这种残缺里面蕴含着动人的美丽,每一个黑洞,都在讲述时间的秘密。

他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人间万象”,在这些木头上,他雕刻出忧伤、狰狞、愤怒和喜悦,在他看来,这些根雕其实是我们的心相,“你心里装着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匠心说 / 我的作品,哪怕是最传统的根雕作品,都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调查市场上有什么,人家做过什么,做到了什么水平?然后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东西?我对匠心的简单概括,就是要“有别于人家”。怎样才能有别于人家呢?你就必须多走多看,走得多,看得多了,经过归纳总结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推陈出新。

美学说 / 我的美学很简单,艺术作品也一样,就是简洁为美。做人要简单,做艺术作品要简洁。如何做到简单和简洁,这其中包含着很深的哲学和学问,需要很多的人生经历,不断总结和归纳。这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没有复杂过,如何简单?我希望能通过简洁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一个精髓的东西。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王琼楠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