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 浙话的涅槃重生

24.01.2016  09:06

就在杭州暴雪的这个黑色星期五,我哆哆嗦嗦地去湖墅南路的浙话艺术剧院看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的原创话剧《凤凰》首演。老实说,这样极端的恶劣天气,人总是想倦怠地窝在暖烘烘的家里看着电影吃着火锅。只是去年《凤凰》试演时我正巧在北京出差错过了演出,没想到这个浙话静悄悄打磨出的戏,居然过五关斩六将地通过了2015国家艺术基金的严苛审核。如今这场演出,竟然已是接受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的首演验收。于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咬咬牙风雪无阻地去了。

等我在晚高峰的拥堵中挪到浙话艺术剧院,万万没想到剧场已经坐满了人,而且不是组织观众,是纯售票。这样的天气还愿意出门看戏,不是真爱粉是什么。另外一个万万没想到是才几个月没看浙话的戏,他们的水准竟然提高了这么多,简直就是一鸣惊人了。

记得在《凤凰》去年建组时,我曾经采访过一次浙话董事长王文龙。这出戏其实就是浙话接到的一个命题作文,关于浙商题材。一般这么大的题材,很难不落于俗套。曾经看过山西讲晋商的《立秋》,安徽讲徽商的《徽商传奇》,大部分都是通过一个代表人物或是家族的兴衰来讲故事。

浙商本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远的有明初的天下首富沈万三,近的从杨元庆、李书福、冯根生到马云,哪一个没有传奇的经历。可是就这样简单地说一说他们创业的故事吗?好像完全没有跳出那个老套的格局,也没办法完全体现浙商精神。曾经有一部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倒是故事讲得真切接地气,只是那是足足36集的电视剧,一台两个半小时的主旋律题材话剧,怎能把我们年轻观众的心给俘获呢。

没想到我心底的这个问题,竟然被导演宫晓东赤裸裸地抛在了舞台上。故事从一个剧组要排一出关于浙商的话剧开始,演员们私下议论着剧本,可是谁care啊。大家关心的是哪里吃饭打折,群里抢到多少红包,淘宝双11最好每个月都有……这种生活不就是现在我们的常态吗?就在莞尔一笑时,排戏开始了,一身素白服装的演员们匆匆套上各自角色的上衣开始演出——江城的凤凰集团面临生死关头,集团女董事秀秀突然离世,她的女儿从国外回来,追寻自己的身世之谜和母亲的创业故事。故事不断地闪回,每个角色都是叙述者,可是演员从服装到表演都带有一股子布莱希特的味道——观众时而入戏时而又会出戏,一下子走进了秀秀的创业和感情故事,一下子又回到剧组排戏的舞台,有一种特别的间离效果。

特别佩服导演对于节奏的掌握,时长两个半小时的戏,竟然没有疲惫感。故事很细腻,舞台却是写意的。换场不用大幕,导演仅凭一段音乐,让演员用写意的拉琴效果就做到了换场。那些昔日农村里的鹅啊鸭啊,也是演员用手套着布偶头套完成的,颇有点类似去年大热的英国《战马》里的表现方式。最让人激动的还有年代歌曲,当李克勤的《红日》和《古惑仔》电影主题曲《乱世巨星》响起时,现场年轻一代观众真是再也坐不住了。原来,这个看起来跟我们很遥远的浙商故事,其实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很近很近。还有浙话昔日稚嫩的“浙话新势力”演员,只能说我从这出戏中看到了吉京京、魏鹏他们新一代青年演员身上的光芒。

真的有点感动到了。回想6年前当浙话作为浙江省第一批转企改制企业试点时,王文龙带着壮士断腕般的决心说浙话以后不仅要演儿童剧,还要演真正的话剧。从《谁主沉浮》到《雷锋》《女人初老》再到《怜香伴》《再见徽因》,浙话不断地在尝试自己的风格。如今的《凤凰》岂是一只普通的小鸟,它是浙话的涅槃重生。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