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旻法师应邀于浙江宝陀讲寺作佛学专题讲座

26.11.2015  06:41


净旻法师应邀于宝陀讲寺作佛学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

 

2015年11月21日下午,浙江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舟山市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净旻法师,应邀于宝陀讲寺普门讲堂作了题目为《佛门规制漫谈》佛学专题讲座,佛协相关领导出席,分别来自普陀山全山寺院法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学生和随喜护法约600人参加听座。

规,是规矩,制,是制度,千百年来中国佛教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矩制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末法时代,很多佛门礼仪规制被荒废失落。净旻法师分别从寺院建置、佛教造像、丛林规矩、法名制度、僧装沿革、礼仪称谓等六个方面,于大家娓娓漫谈。寺院建置在僧伽蓝目中,法师讲到唐代以来寺院建置规模越来越大,寺中有院,所以称寺院,宋朝有很多独立的院。规模最大的称寺,小的称院,到明代寺院发生重大变革,统称为寺。其实叫寺叫院,关键的是看里面是不是在弘法,在用功办道才重要,叫寺叫院都不重要。法师并且谈到伽蓝七堂制,中国有其实,日本有其名,应该是中国唐宋寺院的基本规制。明中、晚期后中国的寺院建制才开始有天王殿和钟楼鼓楼对应。唐宋时法鼓放在法堂里,因此不需要建鼓楼。库房,唐宋时称库院,明清才改称库房,禅堂,唐宋时叫僧堂,也是在明清才改称禅堂。库房是管柴米油盐的地方,所以监院权力大;禅堂管事的是维那。改革开放后,普陀山、宁波七塔寺等才设副当家(副监院)一职,比如现在的灵隐寺,就没有副当家,都是当家,但寺院内部对各个当家都是有分工的,职责不同,称呼一样。在谈到中国佛教核心“伽蓝七堂”制时,净旻法师谈到名山大道场、皇帝御赐过龙藏和出国祖师大德的寺院大殿才能盖黄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祖制的规矩制度。要走出寺院建财神殿的误区,中国寺院自古以来没有建财神殿的,财神同山神、水神、园林神等一样,不是菩萨,不好叫财神菩萨。现在寺院都在建财神殿,末法的时代,一切向钱看齐,佛教的末日就到了——净旻法师在演讲中不无忧虑的这样提到。法师在“佛教造像”中提到,塑佛像要千佛一面,不好搞特色,佛脸要圆,菩萨的脸可以长一点。相随心转,心随相生,佛都一样,所以有“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恶具足”这句偈语。佛教是以像设教,诸佛菩萨圆满清净吉祥之相,因此从没有烟火气息。

净旻法师妙趣生动,当每位听众还沉浸在中国佛教规制传统知识的海洋里漫遊时,不觉得两个小时已悄然而逝,法师的开示也意犹未尽。讲座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