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林大学生寒假深入农村送文化、献爱心、长见识

01.02.2016  09:35
浙农林大学生寒假深入农村送文化、献爱心、长见识 - 文化厅
浙农林大学生寒假深入农村送文化、献爱心、长见识 - 文化厅
来源: www.eol.cn

  深入农村表演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为群众量身定制各具特色的春联作品,走入百姓家庭开展的社会调查……这个寒假,浙江农林大学不少学生都没有在家里闲着,而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将文艺节目、春联福字、爱心支教、科普书籍送到农村基层,与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基层了解社情民情,学生们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

  从2016年1月初开始,陆续开始寒假的浙农林大学生们就在学校组织下,分别深入结队的浙江省临安市和遂昌县的各个乡镇,开展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学生们在排练节目、募捐书籍、书写春联的基础上,不仅将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基层,还通过代写春联、捐赠书籍、文化普查、结队支教等形式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与地方村民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

  

   浙江农林大学师生为群众书写春联、送春联

   送文化,农村文化礼堂里的文艺演出

  在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花桥村的文化礼堂里,浙江农林大学为当地群众送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婉约古典的古筝弹奏《女儿情》,展现民族特色的苗寨舞蹈《苗家儿女》,与村民直接互动的魔术《幻绳》,激情飞扬的朗诵表演《我的祖国》……学生们精彩的表演,让花桥村的数百位村民在家门口的文化礼堂里,享受到了一道文化盛宴。

  参加文艺节目演出的既有本科生,也有学校的老师和研究生,大家虽然都是业余演员,但是年轻的朝气加上他们大方的演出,使整台演出精彩纷呈;台下观看节目的数百村民,既有本村的,也有从外村专门赶过来的,大家都看得十分投入,每当看到节目精彩处,整个文化礼堂都会想起热烈的掌声。

  “大学生表演的节目非常棒,小品非常贴近生活,相声笑点很多,舞蹈也很专业,比起专业演员表演的节目毫不逊色。”正在演出现场一边观看一边用手机拍照的周大伯说,这样精彩的节目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现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把他们文化节目送到了农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大学文化。他还要拍点照片回去和老伴一起欣赏。

  观看文艺节目的刘兴妹奶奶今年已经75岁了,这也是她第一次观看大学生表演节目,她高兴地说:“大学生表演的节目真好看,真希望大学生以后经常来农村表演节目,那些姑娘跳的舞蹈太好看了”刘奶奶说,这次真是太幸运了,不仅看了好看的节目,还领到了书法家为她写得春联,真的要感谢谢大学里的教授和大学生。

  除了送文艺节目外,浙江农林大学的志愿者们还利用寒假时间,深入临安、遂昌各地,开展为村民写春联、帮助村民贴窗花、送福庆新年到农家、指导农民使用微信等送文化下乡活动。浙江农林大学的汪士华教授、王康老师的书法均有较高造诣,他们写的春联深受当地群众喜欢,半天时间就帮助近百名群众书写了春联。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不仅建设改造了一批文化场馆、完善了一批文化设施,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在音乐、舞蹈、艺术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打造了一批精品文艺节目。将文化产品送到农村,不仅与群众共享高校文化建设成果,不少学生也在参与文化产品创作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浙江农林大学师生为群众书写春联、送春联

   献爱心,乡镇街道里志愿服务受欢迎

  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们还利用寒假期间,开展小学生艺术辅导、关心留守儿童、关心留守老人、法律咨询等志愿者活动。在相关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还赠送了科普书籍给村民,进行食品药品安全咨询、电子商务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

  在临安市锦南街道锦源村,来自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师生,带着师生写好的100副春联以及学生自己栽培的100盆植鲜花、学生募集的100册图书“送春联、送鲜花、送图书”进农家活动。王康老师说,寒假期间学生们在锦南街道开展的志愿活动形式多样,具体活动内容包括文化下乡、情暖锦南,大爱无疆大学生寒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希望利用大学资源为锦南街道“美丽南区”的建设和美丽农家庭院环境的建设规划进行献计献策。

  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则来到临安市清凉峰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开展“送温暖”活动。该中心住的多数是农村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志愿者们在这里与老人们拉家常,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向老人们赠送新春礼物,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情谊。部分志愿者还在活动室为老人们举行了文艺表演,一个个自编自演的节目,让老人们乐开了怀。志愿者蒋超说:“关爱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活动为孤寡老人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增加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热心。

  在临安市高虹镇高虹小学,浙江农林大学志愿者们通过跳绳和一些户外小游戏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在室内学习开始之后,志愿者组织孩子们学习了英语,进行了猜字谜、成语接龙、唱儿歌等小游戏,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小学生们在开动脑筋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收获了欢乐。活动结束之时,志愿者还未孩子们送上了学习用品和祝福,鼓励他们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好好学习。

   #FormatImgID_2#

   浙江农林大学师生为群众书写春联、送春联

   长见识,基层感受国情省情社情民情

  增长见识,是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遂昌县应村乡,浙江农林大学学生们在朱军等老师的带领下,就应村乡毛竹、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以及乡村休闲旅游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大家还向村民们发放了农业小知识宣传单,并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应村乡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户们的需要。学生们认为,充分发挥农林类师生的专业优势,对于帮助解决应村乡种植与生产方面的困难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遂昌县石练镇,吴广瑞老师带领一批大学生深入淤溪村和淤头村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和服务工作活动。学生们结合自己在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特长,在当地的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了法律咨询公益活动、送春联活动及农村居民养老、社会保障和幸福指数课题调研活动。活动中,学生们采取专家咨询、案例展示、现场授课、直播宣传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法律常识、解决法律疑难,获得了村民们由衷地赞赏。同时,志愿者们将村民的问题记录在案,为后期总结、反馈工作做好完备的登记工作。

  在遂昌县新路湾镇,浙江农林大学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文化礼堂、常乐学堂、太保庙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与文化设施,观赏了当地“葡萄节”期间展示的稻草人等民间艺术品,观摩了竹席编织、蒸笼制作等民间工艺。有的同学对当地非物质文化“台阁”的民俗设计元素表示很感兴趣,并希望通过后期加工整理,为当地优化“台阁”样式提供设计服务。

  历经数小时的跋涉,涉农专业的大三学生张婉和同学一起来到了遂昌县西畈乡。西畈乡是遂昌县最远的一个乡镇,有着“遂昌的西藏”的称号。学生们深入西畈乡的农户家中分发了“农业小知识”宣传单,并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随后,学生们前往西畈乡的文化礼堂以及希望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西畈乡的特色版画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并为当地村民送上了一幅幅春联,并提前送上了春节的祝福。

  通过调研,张婉和同学一样感觉对农村基层了解了很多。她说:“很多关于农村的情况、农业的现状,以前都是从报纸、网络和微信上看到的,现在自己跟随老师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对农村的了解更加深刻了,对自己今后投身现在农业肯定会有帮助。

   #FormatImgID_3#

   浙江农林大学师生为群众书写春联、送春联

   共享发展成果,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情怀

  “组织师生在农村文化礼堂举办文艺演出,一方面可以让当地村民共享高校文化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高校文化建设向社会的一次展示,对于推进高校文化建设和繁荣农村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学校今后将组织更多师生,积极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在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引领和带动农村开展文化建设。”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长胡祖吉说。

  他表示,大学生利用假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学生深刻认识国情省情社情民情,激发爱国爱乡情怀,磨练意志品质都有重要作用。在活动中,学校紧贴基层和百姓现实所需,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统筹推进,不进给农村群众送去了文化大餐,也促进学生受教育、长才干,激发他们助力中国梦的理想,实现高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双向互动与共建共赢。

  “双百双进”是浙江省委组织开展的百所高校结对县(市、区)百万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专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浙江农林大学主动对接临安市和遂昌县结对乡镇,紧贴基层和百姓现实所需,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统筹推进。寒假期间,各学院将继续抓好“双百双进”活动,将“三送、三关爱、三参与”行动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认识国情民情,激发爱国爱校情怀。

  据不完全统计,寒假至今,浙江农林大学已经先后组织了学生1000多人次,前往浙江省临安市和遂昌县的所有乡镇开展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活动中,师生们走进当地的便民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通过文艺下乡、义务支教、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鼓励师生到基层送文化、献爱心、长见识,已经成为浙江农林大学发挥学校人才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