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以“红绿”主题教育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08.03.2017  12:08

浙江农林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红绿”主题教育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规划,全面深入开展特色鲜明的文化校园建设,有力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强化“红色”主题教育,完善精神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育人引领力。深入挖掘凝练学校精神,对校训等具体内涵进行重新释义。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呈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引领标牌,着力打造由校训园、院士林、图书馆、校史馆等节点组成的“人文走廊”,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及红色社团培育,抓好党建重要历史事件纪念主题活动策划,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开展诚信、感恩教育,“校庆日”系列活动等,激发师生爱国爱校情怀。

2.深化“绿色”主题教育,丰富环境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育人渗透力。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学校打造由农林碳汇馆、竹木科技馆、翠竹园、森林文化馆等节点组成的“生态走廊”,呈现生态科技、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出台《浙江农林大学文明行为规范》,引导学生践行文明行为。重点实施 “绿地管护”和“绿雅美育”计划,通过亲身实践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爱校意识。

3.拓展“红绿”主题教育平台,夯实宣传文化阵地,增强文化育人的吸引力。积极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的立体化宣传网络,做强新媒体育人平台,塑造农林“微文化”。每年挖掘50余名师生、校友典型进行全媒体推送,讲好“农林故事”,传播校园正能量。实施“515+”网络教育评论员队伍建设工程,强化舆论的监督引导,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空间。

4. 扩大“红绿”主题教育范围,面向社会基层延伸,增强文化育人辐射力。组建学生讲解员队伍,以“生态·人文”两条走廊为主要路线,为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义务宣讲学校精神、特色文化。以“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等实践育人为载体,利用学科专业优势,以文化礼堂为主阵地,与结对乡镇、街道开展诚信、法治、环保、生态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推进“红绿”主题教育向校外延伸、向基层辐射。“家风·寻踪”实践团获省“十佳团队”。

近年来,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6项,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3项,被评为浙江省高校首批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