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强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02.02.2016  09:23

  浙江省狠抓集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着力打造新时期农民群众精神家园,有效提高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一、突出阵地意识,壮大“红色地带”。 一方面,凸显红色主线,打造红色阵地。专门组建农村文化礼堂宣讲员队伍,6600余名宣讲员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经常性形势政策和国情、省情宣讲,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抓好面向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增进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诵读红色经典、组织红色旅游等活动。另一方面,抵御阵地渗透。针对一些地方出现宗教信徒发展过快、宗教场所过多、宗教活动过滥、宗教氛围过热等现象,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抵御宗教渗透的重要防线,加强各方资源服务输送,丰富活动内容,争取农民群众不去或少去教堂,常来礼堂。引导各地礼堂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举办适合农民群众参与的升挂国旗、奏响国歌等庆祝和纪念活动。通过增添红色元素,挤掉宗教渗透的心理空间。

   二、强化价值引领,弘扬主旋律。 一是发挥“最美”人物的教育作用。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传播“最美精神”的重要阵地,发动村民评选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好邻里、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事例。在礼堂统一设立“善行义举榜”、“最美人物榜”,引导村民从内心上真正接受“最美”、学习“最美”,在行动上跟随“最美”的步伐。二是发挥文明乡风的引导作用。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搭建创建平台,丰富文明家庭、文明户、文明村等活动内涵。大力建设志愿服务基地,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以关爱留守妇女儿童、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群体为重点,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发动村民制订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推动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三是发挥礼仪活动的教化作用。引导各地农村文化礼堂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广泛开展崇德礼、开蒙礼、成人礼、敬老礼、新兵壮行礼等20多类礼仪活动,使传统礼仪在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四是发挥现代元素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文化讲堂、文化展陈、文化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各种载体,以普法讲座、图片展览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大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礼堂活动力度,举办生态文明、医疗保健科普等方面知识讲座,开展义诊服务、文艺演出、知识竞答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大力加强技能培训,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培养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注重载体创设,增强工作实效。 一是组织开展“我们的”系列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家训”、“我们的村风”、“我们的讲堂”等系列活动,激发文化内在活力,让农民群众成为活动主角。同时,为促进村民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参与习惯,组织开展“我们的星期日”活动,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内容项目,每周固定时间集中组织开展活动,使这一天成为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的“文化日”。二是广泛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组织发动村民通过在家谱村史、牌匾楹联、经典家训中寻找和长辈口述、家人共议等形式,挖掘、整理、编写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要求的格言、家规、家训。组织开展家训“挂厅堂、进礼堂”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进村入户写家训、拍全家福,制作成匾额、条幅等,挂在门楣厅堂之上,将好家训在农村文化礼堂集中展陈。引导各地编排小戏小品小曲小故事,推进“家训家风”进礼堂,讲给百姓听、演给百姓看,发挥“好家风”的教育功能。三是实施农村未成年人“春泥计划”。利用中小学双休日、寒暑假、传统节日等校外时间,组织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参加道德实践、社会体验、能力提升、文化娱乐等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四是组织建立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引导各地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礼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