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农村学校要实现小班化 尝试课程改革

15.11.2014  12:34

  浙江省要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工作了,预计到2016年基本实现全覆盖。昨天,省教育厅召开相关工作推进会,会上透露,今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自主权利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农村学校小班化

  2016年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城市中小学入学人数逐渐增长,以至于出现“小班难留”的现象,而农村中小学恰恰相反——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使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持续减少,出现大量班额30人以下的自然小班学校。根据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缪水娟提供的数据,2013年,浙江小学3400所,其中学生在100人以下的139所,在100至180人之间的424所。这些学校大多集中在丽水、衢州、温州、舟山等地交通不便的山区、海岛。

  这些学校还存在师资短缺、教师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偏低、工作量大、参加研训机会少以及教育经费紧张、教学技术落后等现实问题。“学生人数少了,教育教学却没有实质性变化。”缪水娟介绍,浙江从2013年6月就在酝酿、起草相关文件,经过多次探讨,于10月底正式印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加大政策支持与规划指导强度,逐年扩大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的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2014年年底前,在30%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到2015年秋季开学,小班化实验扩大至50%;到2016年秋季开学基本覆盖全省。

  农村孩子

  也要有课程选择权

  “一个4人组成的班级和一个40人组成的班级,老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不同的。”缪水娟说,在小班化教育上,老师和学校都要进行调整,从学校本身的特色出发,从教育管理、课程开放、课堂模式以及教育评价、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是小班化教育的目标。构建学校小班化教育管理体系,开发个性化课程,“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开发学校小班化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学校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这也就是这两年一直在强调的“课改”。记者了解到,2012年浙江省开始实行的高中课改,目前已经逐步延伸至中小学。

  菱湖镇第五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245人、班级12个、老师32名。“一个班大概20人左右。为什么没有设置成6个班,我就是希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关注。”该校校长费建新2009年就开始尝试小班化教育,这在当时有些大胆,也受到一些老师的质疑。比如一节课35分钟,被划分为4个环节,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展示前置性预习;接下来10分钟左右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放方式,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后10分钟各组将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最后10分钟则自我巩固和拓展练习,老师会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不同的联系作业。经过5年的坚持,菱湖镇第五小学有了不错的成绩,还被评为慈溪市首批校本研修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