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重点建设"双高"农业 今年力争农民人均收入增8%以上

20.01.2016  23:15
今天下午,浙江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

   浙江在线杭州1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通讯员/高晓晓 编辑/马丽红) 在去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25元的基础上,今年浙江农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今天下午,浙江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今后五年,全省将努力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强省(简称“双高”农业强省)。

  整治畜禽养殖破解“两根软肋”

  畜禽养殖污染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此前一直是浙江发展畜牧养殖业过程中的“两根软肋”。2015年,浙江借力“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等措施,大力推进畜牧养殖业转型升级,积极寻求破解“两根软肋”的方法。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浙江围绕破解畜禽养殖污染“软肋”,全省有畜牧养殖的87个县(市、区)全部完成禁限养区调整,关停拆除养殖场户14.88万个,保留下来的10027个规模场,已全部完成整治;同时,全省规划建成了41个无害化集中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近400吨,率先在全国基本建立了集中处理为主导、分散处理为辅助的无害化处理体系等。

  尽管畜牧养殖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难题,包括生猪存栏50头以下散养户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部分保留下来的规模场内部管理还不够到位,环境脏乱差现象还存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为解决当前畜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浙江今年将继续重拳整治养殖污染,强化考核推动和示范引导,力争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保留下来养殖场治理的扫尾工作。同时,全面开展50头以下散养猪场、水禽场扩面整治,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治理。按照计划,力争全年推出200-300家花园式生态牧场,生猪养殖重点县实现全覆盖,全省实施县达40个以上。

   农业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浙江预计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速在1.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历史性地跨上2万元大关达到21125元,农业“两区”建设和农村改革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和“8810”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收官。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当前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虽然我们较早认识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处于攻坚阶段;一方面土地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又存在相当程度的土地抛荒和半抛荒。资本更是农业最稀缺的要素,至今仍没有明显的改善。

  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实现“农牧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等年度目标,今年,浙江农业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稳粮保供、启动农业“一区一镇”建设、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等八方面工作。

  例如,在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方面,今年将牵头实施“三农”大数据工程,建设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农业数据中心,推进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在提质增效方面,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创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还将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和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提到,建设“双高”农业强省,关键是要全面贯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未来五年,浙江将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推进30个左右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左右的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建成50条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到2020年,浙江将建立全省域范围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力争成为全国的先行区和示范省。

  在“双高”农业强省建设的过程中,浙江始终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放在突出位置,让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按计划,到2020年,浙江全省将构建起更加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村确权赋权活权机制基本形成,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翻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全面建成,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