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召开全省农业“两区”建设暨互联网+现代农业现场会

19.10.2016  23:34

10月18-19日,省政府在海盐县召开全省农业“两区”建设暨互联网+现代农业现场会,代省长车俊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省长孙景淼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厅长林健东代表省农业“两区”办汇报“两区”建设相关情况。省级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各设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农林渔业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有关区政府主要领导、农业“两区”办主任参加会议。厅领导叶新才、王建跃、陈利江、刘嫔珺及厅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代省长车俊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省“两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农业“两区”的扎实推进,牢牢保住了农业发展空间,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快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农业效益、设施装备、生产经营主体都有了长足进步;有效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车俊认为,农业“两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突出表现在始终坚持理念、主体、服务和体制机制四个方面的创新,为浙江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车俊指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两区”建设持续推进的第7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按照中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部署,聚焦当前“两区”建设存在的短板,拉高标杆,全面深化农业“两区”建设。要坚持保量为基,牢牢守住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能力红线;坚持提标为要,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坚持增效为本,以效益检验“两区”建设成果。

车俊强调,要从补齐“四大短板”入手,在推进农业“两区”的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上持续发力。一是补齐资源要素短板,在“两区”集聚发展上持续发力。要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导向,推动“土地集聚”;以“产业合理布局”为导向,推动“产业集聚”;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导向,推动“投入集聚”。二是补齐农业产业化短板,在“两区”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加强纵向布局,拉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实力强、成长性好、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一批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加强横向布局,推动功能拓展,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补齐科技支撑短板,在“两区”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技术等全方位渗透到农业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培育种子骨干企业。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加快先进适用农业装备推广应用。四是补齐供给质量短板,在“两区”共享发展上持续发力。做深做透“结构”文章,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供给;做深做透“标准”文章,大力推进“标准化+”农业;做深做透“品牌”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做深做透“生态”文章,加快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和绿色农产品主产区。

车俊最后强调,要通过强化底线思维、谋划重大举措、破解突出难题、改进工作作风等途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政策落地,扎实推动浙江农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全列。

副省长孙景淼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车俊代省长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化,把“两区”集聚发展落到实处。二是要大力推进经营产业化,把“两区”融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大力推进手段智慧化,把“两区”创新发展落到实处。四是要大力推进产品精品化,把“两区”共享发展落到实处。五是大力推进田园美丽化,把“两区”绿色发展落到实处。

厅长林健东汇报了去年现场会以来“两区”建设的相关情况。一是在稳粮扩面上有新进展,新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56.6万亩,累计733.3万亩;早稻单产位居全国第一,并创造了我省早稻单产的历史新高。二是在绿色发展上有新行动,扎实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养殖布局;扎实推进肥药减量,实现化肥减量2万余吨、农药减量1200吨;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在集聚融合上有新部署,按照集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要求,启动“一区一镇”建设。四是在环境提升上有新举措,部署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五是在提质增效上有新作为,坚持质量强农,推进电商拓市,加快机器换人,培育农业品牌。

18日下午,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青莲食品、三羊科技、华星农场、万奥农庄等四个观摩点。会议期间,还设置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展,展示我省在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监管、农业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