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军小学:童心课程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

27.04.2015  17:03

  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儿童的发展应当顺应天性,始终保留一份童真,拥有一颗童心。
  在杭州市学军践行的“童心课程”体系,推进的童心教育正在努力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
  “这个课程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不去追求高尖端,追求与孩子的契合度,这是课程开发的原则。”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说,“选择性”是深化义务教育课改里最大的特点。让孩子有选择、会选择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一种能力培养。
  学什么,让孩子有选择,懂得选择,在学军小学已经尝试了一个多学期。
  让孩子学会反思,然后再做出选择
  汪培新认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资源配置都一样,而是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真正理想中的均衡教育:人人都可以上学,机会均等,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教育。
  这个学期开始,每周两个半天,学军小学150多门课程全面铺开让孩子自选。
  “选课的时候,老师在操场上设摊,直面孩子,孩子喜欢什么可以选择什么课程。老师选用什么样的方法、内容吸引孩子,孩子对哪一类课程感兴趣,一目了然。以前选课常常是家长代替选,这样直面的形式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选。当然,老师也有选择孩子的权力,选与被选都是双向的。”汪培新说。
  童心课程,学校基于儿童立场,强调课程的选择性与丰富性。每周设置两个半天,也是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我们把艺术类和体育类的课程放在两个时间段,既喜欢艺术,又喜欢体育的孩子,选择性就会增加。可以这个时段选体育,那个时段选艺术。
  “基于个性,培养特长。”汪培新说,一个人的特长得到很好发展,对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技能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鼓励,是自信力的增长。
  “让我静一静。”回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是不是常常会觉得需要一点个人时间,在这段时间或梳理,或查漏补缺,或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在学军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这样“静静”的时间。
  “我们还增加了一个自修课程,这堂课没有具体任务,孩子可以利用这40分钟回顾下本星期,哪些错误需要再回顾,哪些地方还没弄懂的,老师就在一旁,可以随时寻求老师帮助,但老师一定是不主动出击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事情都做完了,那就选择看看书,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汪培新说,学校尝试自修课,起初也许有孩子会茫然,需要老师引导,但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必定会学会反思,做出判断,然后再做出选择自己该干什么。
  尝试周课表、团队游戏课程
  小学是人生起步阶段,这六年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感受。
  学军小学已开始尝试新的体验课程: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做三个阶段性课程,每个阶段性课程设置一周时间。一年级做开学季,体验如何当小学生;四年级做10岁季,从小小孩变成小大人,其中有多少欢笑和泪水值得回忆,又有新的人生启程需要好好规划,就让我们好好来梳理一遍吧;六年级做毕业季。
  “这样的课程就会产生周课表,花一点时间去做,甚至可以在毕业季把毕业考试提前。”汪校长说。
  最近,学军小学还开发了团队游戏课程。学校一至六年级所有的孩子都要玩游戏,12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至少要有12个游戏会玩。游戏需要全班同学参加,对合作能力,相互信任、交往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现在在上的游戏课程叫‘你是我的凳子’,前面一个人要坐到后面那个人的膝盖上。一个班40个孩子,全部坐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要完成这个游戏是很有意思的,孩子得花一定的时间去尝试,去琢磨,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40个人怎么样才能全部达成,课程肯定是设有目标的。”汪培新说,这样的游戏课程开发有一定的难度,但游戏以儿童自然天性为起点,教育跳动着童心,才能显现教育的纯真,焕发生命的活力。
  汪培新认为,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追求儿童的精神幸福,不仅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幸福,更应该重视儿童的现实幸福。学校教育必须真心诚意地尊重儿童,走近儿童,这也是学校为之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