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营销关键词骗钱已成为网络诈骗新手段

27.02.2015  21:15

公众其实对“关键词”了解甚少,更不清楚“关键词”如何注册、管理和转让。其实,“关键词”是继IP地址和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名称系统,网络用户在地址栏中输入某个“关键词”,便可直接访问目标网站。“关键词”对企业在网络上树立和推广品牌具有一定作用。

犯罪分子正是利用普通公众对“关键词”的不甚了解,诱骗被害人,由此赚取数额不菲的注册费和维护费。大多数被害人以投资为目的持有“关键词”,且投机心理明显,而安全和防范意识较差,最终被犯罪分子蒙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犯罪嫌疑人先虚构有买家愿意高价收购受害人所持有的“关键词”,诱骗受害人出高价制作所谓的APP客户端、注册有关域名等相关项目,数额在几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受害人虽然有些怀疑,但一想到动辄几百万元唾手可得,不惜花费数十万元加以完善和维护。

近期,北京、江苏等地警方先后破获多起借营销“关键词”进行诈骗的案件,骗子团伙往往将自己伪装成高科技研发公司,藏身于“高大上”的产业园内,在“公司”内显眼的位置悬挂着各类国字号认证文件,每名“员工”都西装革履。但这些号称研发科技软件的公司并没有具体的研发项目,每名员工都是不停地打电话联系客户,或者出席各类企业论坛活动,搜集企业主名单,诱骗客户对某一“关键词”在多个平台上注册,并加以完善,然后再由另外的员工伪装成“关键词”收购方,反复忽悠实施诈骗。

警方温馨提示:“关键词”在市场中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模式,也欠缺系统规范的管理途径。而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诈骗的工信部和中国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实际上与“关键词”注册、管理和转让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相关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