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键词”让公司输了商标权官司

13.07.2016  14:03

  网上购物时,在搜索栏输入你想要购买物品的关键词,网页就会自动罗列出跟关键词有关的商品,这本来是很常见的事。但就是凭借这个“关键词”,荷兰一家公司打赢了与余姚一公司的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并获得了赔偿款。

  这家荷兰公司在中国享有“Brabantia”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商标的指定商品为垃圾桶、晾衣架等,同时“Brabantia”也是该企业的字号。2014年,公司发现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brabantia”搜索,就会跳出许多商品链接,而其中部分商品的供应商均显示是余姚某电子有限公司。

  于是荷兰公司向余姚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删除相关侵权链接但未果,遂向余姚法院起诉,认为余姚某电子有限公司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己方经济损失10万元人民币。

  被告余姚公司则觉得很冤枉。他们认为,公司从未在销售的产品及包装上使用过原告的商标,在产品宣传时也从未使用过该商标,只是将原告商标的英文字母作为搜索关键词,并没有将其作为商标使用,不会误导消费者。

  余姚法院审理认为,“Brabantia”虽系图案、字母组合商标,但英文字母组合“brabantia”系该组合商标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且该英文字母组合作为原告公司字号,在英语中系臆造词,并不具有固定含义,故英文字母组合“brabantia”构成区别于其他标识的最显著特征。被告作为与原告的同行竞争者,故意将“brabantia”作为在网上商品搜索时的关键词,使用户以“brabantia”为关键词进行商品搜索时误入被告的商品页面,全使公众对被告的产品与原告公司是否具有一定关联性产生混淆。

  法院认定,余姚公司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