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这件国宝,凭什么成为婺州窑断代依据?

13.10.2017  14:55

  婺州窑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兰溪市博物馆,就有一件唐代的四系罐,它“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代表了唐代婺州窑青瓷的最高成就,还成为婺州窑青瓷断代的标准器物。在兰溪市博物馆馆长郑建明讲解下,循着青瓷精美纹理,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件婺州窑精品的魅力。

  代表婺州窑青瓷的最高成就

  兰溪自古有“文物之邦”的美称,境内文物资源丰富,走进兰溪市博物馆,就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域气息。

  “这件唐代青瓷四系罐,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婺州窑中的精品,十分珍贵。”兰溪市博物馆馆长郑建明介绍起“镇馆之宝”,脸露自豪之色。

  这件唐代青瓷四系罐1977年11月在兰溪永昌朱村胡琴岗一个墓葬中出土。

  罐高14.7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7.4厘米,腹径16.7厘米,壁厚约0.8厘米。

  这件唐永徽四系罐,釉色青翠柔和,器形规整,胎壁薄而且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婺州窑精品。郑建明将它的特点概括为“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

  它直口尖唇,矮颈溜肩,深圆腹,平底,肩置泥条形四系,上半部施梅子青釉,釉层厚而不流,釉面晶莹滋润,光泽柔和并开细冰裂纹。下半部不施釉,灰白色胎质。由于胎土内掺有紫金土,所以局部呈紫红色。

  “可以说,它代表了唐代婺州窑青瓷的最高成就,也是同时代婺州窑青瓷断代的标准器物。” 郑建明说,作为南方青瓷精品,这件国家一级文物曾选送给中国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展出。

  作为婺州窑断代标准器物,极为珍贵

  记者了解到,这件唐代青瓷四系罐,是在兰溪永昌朱村胡琴岗永徽二年(652)墓出土的。

  据介绍,该墓为唐代砖室墓,呈古币布形,四系罐及一些随葬品置于布币形顶端。

  难得的是,该墓还出土了一烧制有“永徽二年”字样的残砖,为墓中随葬器物的断代提供了确凿的依据,比兰溪建县的唐咸亨五年(674)还早了20余年。

  这件四系罐锋芒毕露,一出土就引起众多婺州窑爱好者和研究者关注。

  已故中国古陶瓷专家朱伯谦先生见到这件四系罐后赞赏不已,认为从釉色看,这是一件类似于秘色瓷式的藏品,从时间上看,则比陕西扶风法门寺释迦塔地宫出土的唐咸通秘色瓷还早了200多年,因此极为珍贵。

  已故的婺州窑陶瓷专家贡昌先生也表示,这件四系罐,釉色青翠柔和,器形规整,墓中又出土了唐永徽二年的纪年砖,可以作为同时代婺州窑产品的断代标准器物,非常难得。

  唐宋时期,兰溪成为婺州瓷重要生产地

  这件散发出独特魅力的镇馆之宝,对研究婺州窑青瓷文化、成型工艺、技术特征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兰溪市博物馆馆长郑建明告诉记者,兰溪因境内瓷土丰富、水路交通便利,成为婺州瓷的重要生产地。兰溪婺州窑青瓷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代的硬陶、印纹陶和原始瓷,经过春秋战国至秦汉漫长的探索和两晋南北朝的不断发展,至唐宋时期进入鼎盛阶段,成为婺州窑中一颗璀璨明珠。

  兰溪大量的古窑址考古资料证明,唐宋时期,兰溪婺州窑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婺州窑器物有盘口壶、蟠龙瓶、鸡首壶、水盂、碗、盆、罐等,器物类型丰富,不乏精品。

  境内的石渠、香溪、马涧、水阁等地分布着大量唐宋古窑址,尤以水阁嵩山窑为典型,为五代至北宋时期的古窑址。该古窑址堆积层丰富,器形多样。器物釉色青润,工艺水平高,是兰溪婺州窑的重要产区,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物有青瓷执壶、暖碗、盒、杯、盘、盏托等。

  另有一处香溪上莲塘窑址,为唐代早期的窑址,分布面积广,堆积层较厚。器物多采用褐斑装饰,装饰手段多样化,除常见的刻花工艺外,堆塑工艺较之六朝更加生活传神,使用化妆土,使釉面更加光滑饱满,滋润深厚。

  兰溪婺州窑生产绵延几千年,至元明时期走向衰弱,对婺州窑青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