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物价局解读六个实例 让你避免汽车购买风险

16.03.2015  15:19

  郭先生去买车,看着标示的优惠价,本来心里乐滋滋,没想到一查车厂指导价,却是沉了脸。所谓的原价,却是虚构的,这样的事情,你是否遇见过?

  随着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购车、保养、维修成了很多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之,相关的消费陷阱也越来越多,不明码标价、不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标价、捆绑销售、虚假宣传、信息不实、经销商承诺不兑现……

  3·15将至,杭州市物价局在展开专项整治的同时,也呼吁消费者关注以下情况。

  绝不能让这些“任性”行为继续存在!

  消费者的事先知情权得到保障了吗?

  案例:某4S店在销售某款车辆时,只标示车辆规格型号和车辆配置,未标示其销售价格。

  提醒:根据价格法律法规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必须按规定做到明码标价。消费者在购买、维修汽车时应仔细观察经营者标示的价格、规格等内容,在消费前尽可能多地了解清楚价格等内容,避免被经营者(销售员)口头忽悠。

  商家的促销承诺是否真实、兑现了吗?

  案例:郭先生反映某4S店内标示某款车原价99800元,优惠价89800元,其认为存在虚构原价。经查,原价99800元未成交过,属于虚构原价的价格违法行为,价格执法人员要求该店立即整改,并依法作出处罚。

  提醒:不少经销商在销售汽车、维修保养前会向消费者承诺很多,拿出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经常会打出“优惠价”“包牌价”“促销价”等等广告,使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头雾水。然而,有时,其实消费者买到的所谓“促销价”等,全款加上所有费用会比车厂指导价格还要贵。消费者一定要注意经销商报给你的价格是否为裸车价,还有各种上牌费用、保险费用,都要一一搞清楚,以免被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商家赠送的物品做到货真价实了吗?

  案例:张先生反映其购买某车时,经销商口头承诺赠送合计价值超千元的导航仪、地毯和香水,后经了解该三种赠品合计价值仅约500元。

  提醒:购车价格优惠非常普遍,赠送车内装饰也是现在很多经销商惯用的促销手法,但不良经销商赠送的装饰大多包含水分,实际价值往往大打折扣。另外,以次充好的现象也极为普遍,比如品质较差的地胶、车膜等等。消费者在购车签订合同时要将经销商承诺的相关内容写入合同中,防止不良经营者的失信行为发生。

  维修保养时更换的配件和开具票据是否一致?

  案例:刘女士反映车辆在某4S店维修时,告知更换了进口电瓶。事后,她到其他维修店了解时,该电瓶是国内该品牌车合作厂家生产。

  提醒:少数汽车维修、保养企业以副厂配件冒充正厂配件,甚至以非正规厂家的配件冒充正规厂家的配件,是个别4S店最常用的招数,但这对于普通车主来说,根本就识别不出来。若你对有的维修配件有疑问时,及时向其他维修师傅求证,同时保留好车辆维修的相关票据,以便更好地维权。

  购车时被收取“加急费”“加快费”“服务费”了吗?

  案例:秦先生反映其购买了某越野车,经销商口头承诺春节前提车,但十余天后经销商打电话告诉他,该款车当地配额不足,若要春节前提车需从其他城市调车,但需要加收8000元服务费。

  提醒:少数汽车经销商经常以该款车当地配额不多、比较紧缺、要从其他城市调车为由,提出需要收取“加快费”、“加急费”等额外费用。为此,建议你在签订合同时将提车时间写入合同,另外按购车合同上的编号,致电厂家客服,了解车辆的派送情况。按照规定,车辆在运抵4S店后,经销商如果仍以其他理由拒绝交车的,车主可直接向厂家投诉。

  消费者在消费时保留有效证据了吗?

  案例:胡先生在向物价部门投诉时,因无法提供其在某汽车快修店维修的有效证据,而该快修店又不予承认,物价部门在调查中没有有效消费证据而导致维权艰难。

  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维修、保养时应向经营者索要并保留发票、维修清单等票据,如有疑问或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可及时拨打价格部门的价格投诉举报电话12358进行咨询或投诉举报。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