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岩岭9公顷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复查工作即将启动

05.06.2018  16:20

  乌岩岭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森林结构对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自然林的碳汇存储能力是否比人工林更大?5月29-30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明坚教授、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金川等专家组一行7人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圣阳的陪同下到乌岩岭保护区9公顷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进行实地考察,共商样地建设工作。

  考察中,专家组一致认为选择保存较好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建立森林动态样地,进行长期的森林动态监测,并以其理论成果指导生态恢复实践,是当前森林经营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谐社会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乌岩岭是距离东海最近的森林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的理想基地。就下一步工作,专家组表示,除了即将对9公顷样地的树木进行复查外,还将积极筹集项目资金,争取把样地面积扩大到16公顷以上,与国际生物多样性大样地“接轨”。

  据了解,中国乌岩岭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项目于2011年8月启动,是由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南——台湾生物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建。样地植被为典型的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林龄在50-60年),样地为南北宽300m,东西宽300m的正方形布局,总面积为9 公顷,2013年6月完成第一次群落调查。样地建设和群落调查参照CTFS的方法,用全站仪将样地划分为225个20mX20m的样方,标定并调查样方内所有胸(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内容包括植物个体的物种名称、胸径、位置等,并挂牌标记。样地地形复杂多变,最高海拔1144.6m,最低海拔869.3m,平均海拔1014.9m,最大高差275.3m。样地地势较陡,坡度范围20.0°-64.7°,平均坡度约42.1°。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样地共有71357个胸径(DBH)≥1cm的独立的木本植物个体,分属49科99属216种,其中以壳斗科的树种最多,共21种,其次为冬青科(20种)、樟科(18种)、山茶科(17种),另一方面,样地内稀有种丰富,有33%的树种(73种)其个体数每公顷少于1株,其中更有25种在样地内仅出现1株。样地群落垂直结构清晰林冠层以甜槠、褐叶青冈、木荷、短尾柯为优势种,次冠层(小乔木和高灌木种类)则以麂角杜鹃、马银花、浙江新木姜子、凤凰润楠为优势种,灌术层以窄基红褐柃、尖连蕊茶、满山红、格药柃为优势种。(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