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怎样融入生活
杭州首家公益慈善商店“益·Life”开门营业。 连国庆 摄
3月2日下午,杭州世纪联华超市西湖文化广场店地下一楼,一家约10平方米的小店悄悄地开门迎客。
见有人上门,趴在收银台上的一个小姑娘挺身奔来,听说记者只是来采访,有些失望地退回收银台,噘着嘴跟一位穿志愿者红马甲的店员抱怨:“妈妈,怎么还不来人啊?”
这是这家小店运营的真实一幕。作为杭州首家集货品销售、捐赠接受、志愿服务等多元化公益服务于一体的公益商店,这家名为“益·Life”的小店,在今年1月25日开业之时,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首月运营下来,经营情况并不乐观。
人们担心,它能否开创当初设定的国内慈善商店“杭州模式”?这个让公益融入生活的试验,会成功吗?
盛况:首日销售红火
依靠首任店长邵元展的描述,记者想象一个多月前小店开业的盛况。
当时,10多平方米的店铺里摆放了50种、600多件商品。这些商品,有来自杭州各个工疗站、公益组织残疾人制作的精美瓷器、十字绣,有出自自闭症孩子之手的漂亮图画,它们被印在笔记本、咖啡包等小物件上,乍一看琳琅满目。
所有商品全部明码标价。小店里人头攒动,多位本地明星到场助阵,不少志愿者赶来参加活动,大大带动了当天的销售额。截至当天下午,慈善商店营业额达2326元,共兑换益币100多元。
这里需要普及一下益币的概念。在“益·Life”商店,一件售价60元的陶瓷小瓶,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也可用48元人民币+12元益币的组合购买。邵元展解释,在杭州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注册的志愿者,参加平台审核的志愿服务,就可以刷市民卡存储服务时间,由时间累计成公益积分进而转化为“益币”,在小店购买、兑换所需商品。
据了解,小店商品销售收入除维持商店正常运作费用外,其他全部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困境:如何招徕顾客
然而这种经营状态也是昙花一现,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店的运营状况并不理想。
记者从邵元展打开的收银系统每日账目查询看到,除第一天在志愿者友情赞助下销售额突破2000元后,第二天销售额就锐减到660元,第三天开始,基本维持在每天10件以内,销售也在100元至300元左右。2月28日甚至只销售了两件商品,总金额8元。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吕玥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