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全球精英中学校长峰会 杭州首次做东道主

15.04.2016  16:41

澳大利亚圣彼得学院的Simon Murray

南非斯蒂西恩斯学院的Margie Shaw

  当亚、欧、非、北美、大洋五大洲的人走在一起时,你很容易把他们联想成一个活动版的世界地图。如果是五大洲的教育精英呢?
  昨天,G20全球精英中学组织(G20全球二十所顶尖学校)2016年校长峰会从北京移师杭州继续召开。在杭州汉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来自十几个国家最牛学校的30多位校长,与杭州教育做了一次深度对话,他们为杭州教育国际化发展点赞,也为杭州教育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未来几天,这些教育精英将在轻松的氛围中拜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等政、商、文化界重要人物,并感受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独特的杭州韵味。
  媒体称它们“最牛” 它们是谁?
  他们所领导的学校,是全球学校精英中的精英,代表着教育的先进“生产力”。
  对于这群校长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媒体喜欢用一个定语——全球最牛。事实的确如此,峰会嘉宾名单上是一连串显赫的名字:
  英国伊顿公学、澳大利亚圣彼得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加拿大艾普比学院、瑞士日内瓦国际学校……当然,还有中国的两所学校:香港汉基国际学校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G20全球精英中学组织”,是2006年由南非圣安德鲁学院校长大卫·维尔德和英国惠灵顿中学校长安托尼·赛尔顿共同发起创办的。该组织最初由国际教育机构评选的全球最顶尖的基础教育20所学校组成,每年召开一次校长峰会,探讨教育领导者所面临的教育热点及国际问题。
  尽管名为“G20”,其实该组织目前已有包括香港汉基国际学校在内的30多所成员学校,任何计划加入该组织的学校都要有现任组织成员校邀请并通过成员校选举才能加入。历史悠久、入学严格、教育质量出类拔萃,是它们共同的标签。
  Exciting(激动) Exemplar(典范) Prospective(前瞻性)
  短短半天,杭州的韵味和学校的美丽,让这些见过大世面的校长们不吝赞美之词。
  来自南非斯蒂西恩斯学院的Margie Shaw校长,第一次到中国,她是带着无比的“Exciting”(激动)开启了这次中国之行。在杭州汉基学校参观时,她看得很仔细,不放过每个角落,演讲时她也认真地聆听、记录。因为这次杭州之行只有三天,她笑说自己的“兴奋”心情打了折扣,如果有机会她会好好感受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澳大利亚圣彼得学院的Simon Murray,用一个词“Exemplar”(典范)来概括他对杭州及杭州汉基、绿城育华的印象。Simon Murray觉得,G20全球精英中学组织是一种典范,在澳大利亚,圣彼得学院是培育教育精英的典范,在杭州他又看到了另一种教育典范——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他说,希望未来有机会加深与中国学校的合作,让G20全球精英中学组织影响到更多人。
  对于杭州教育国际化,本次峰会承办方——香港汉基国际学校校长方泰德最有发言权。杭州汉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已开办三年,选择杭州是因为当初绿城育华学校从全国30多个城市的50多所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汉基的合作伙伴,杭州汉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也因此成为汉基在中国内地唯一的学习基地。用方泰德的话说,“杭州很有Prospective(前瞻性),也拥有很好的教育国际化的生态”。而让香港汉基国际学校副校长李斌印象深刻的是,杭州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支持汉基落地办学,“杭州汉基给国际学生的印记是终身的,很多学生回到自己的祖国,都对杭州赞不绝口。或许未来若干年,他们就进行投资、创业、国际合作,而首选都会是杭州。
  这么高规格的会 为啥选在杭州开?
  G20峰会是杭州、杭州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杭州追求高品质教育的理念,符合世界主流教育价值观。
  本次G20全球精英中学组织2016年校长峰会,前半程放在北京,后半程移师杭州。除了香港汉基国际学校与杭州的“姻缘”,杭州教育国际化发展,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教育同行的关注和赞赏。
  杭州基础教育水平稳居第一方阵,领跑全国;
  杭州800所中小学校,已与500多所境外学校签约缔结了友好关系;在浙江省“千校结好”特色校评比中,杭州入选校总数占全省的30%;
  杭州有5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名境外学生提供母语课程服务。比如杭州汉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实行寄宿制全日制教学,开设IB课程,是香港汉基国际学校与绿城教育集团合作推出的高端国际交流寄宿学习项目,首批58名10年级国际学生已于2014年顺利结业。
  除了专设的5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杭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面向境外学生开放,截至2015年共有962名外籍学生、1711名港澳台学生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随班就读中国课程。
  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杭州追求立人(People-oriented)、公平(Just)、适合(Appropriate)、开放(Open)、可持续(Sustainable)的高品质教育,追求“有教无类”起点公平、“因材施教”过程公平、“人尽其才”结果公平的教育,让学生增强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学生在个性与选择的基础上能够走得更远,跑得更快,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