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浙商金奖报告会看浙商:情怀、责任、担当成标签
全球浙商金奖报告会现场。 徐瀚文 摄
全球浙商金奖报告会现场。 徐瀚文 摄
中新网杭州4月28日电(记者 王逸飞 实习生 费凡)三十多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创业潮,让浙商群体开始为人熟知,“会赚钱”也成为其最初留下的群体印象。而三十多年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背景下,浙商的时代标签也在悄然间完成着自己的“升级”。
28日,全球浙商金奖报告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多位荣获首届“全球浙商金奖”的企业家,分享了他们多年来的心路历程与发展故事。而正是从这些尚处进行时的故事中,听者不难发现,从以往的“以企为家”到现今的家国情怀,浙商已不再是过去的“浙商”。情怀、责任、担当,也成为该群体当下重要的时代标签。
全球浙商金奖,是浙商总会、浙商总会专委会、全球各浙江商会等在2017年伊始发起评选的荣誉奖项。其围绕浙商大事,从产业变革、商业成就、科技突破、产品创新、慈善公益、国际影响等六个维度,及新人、新事、新路径等多个向度,最终评选出了20位金奖得主,也被视作浙商年度经济人物最权威、具备公信力的评选。
据了解,荣获该奖项的浙商包括了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网易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等知名企业家。
28日的全球浙商金奖报告会上,多位获奖企业家也分享了他们的发展经验和思想收获,也向外界真实展现了当下真实的浙商面貌。
浙商正成为有情怀的企业家群体。这一点,在参会的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身上有着鲜明体现。
“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商人,我最大的目标是做一个受人尊敬的、有情怀的企业家。”汪力成如是介绍自己。而他的情怀,在青蒿素的产业化方面彰显无遗。
十多年前,华立集团收购重庆的一家企业,而在新的产业增长点选择上,包括青蒿素在内的千个项目摆在了汪力成与华立集团面前。一次偶然机会,本对青蒿素毫不了解、也无兴趣的汪力成在一座谈会上,听到了诸多老专家讲述的青蒿素研发、救人故事,其当时便决定将青蒿素产业化,由此走上了一条长达15年的产业化道路。
“救命的药我们一定要产业化,我们不管谁管?”汪力成回忆着他的想法。而如今,其药品已在非洲、南美洲、亚洲铺开,挽救着数以万计的生命。他说:“青蒿素的产业化,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医、中国文化,也为人类带来了健康,我们作为幕后英雄,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浙商正成为有责任的企业家群体。如屠红燕便带领其企业,在振兴中国丝绸、传播丝绸文化上写就着自己的故事。
近年,万事利通过收购法国老牌丝绸企业马克罗茜,实现了“走出去”;通过聘请前爱马仕丝绸总裁担任企业高管,实现了“请进来”;通过发力文化、打造高端品牌,实现了“走上去”;去年其为G20杭州峰会设计创造了8360件丝绸产品,也让世界再次认识了中国丝绸。
“明天,一家国际知名奢侈品企业战略总裁将到万事利谈合作,因为双面印花这项关键技术他们做不到,但中国企业可以做到。”屠红燕说,“中国丝绸不仅是时尚的、健康的,更是文化的,我们希望成为世界好丝绸,也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
浙商也正成为有担当的企业家群体。在全面脱贫攻坚备受全国关注的背景下,浙江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近两年带领企业成功探索了一条“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的产业链扶贫道路。
截至去年起底,康恩贝在云南、浙江等地共流转、租用土地近12万亩,累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基地,构建起了“种植-提取-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惠及当地困难农户近2万名,每年每户可增收1.5万元至7万元。
胡季强说,他的产业链扶贫小目标是4年帮助10万人脱贫。“为他人服务、成就他人,为更多人带去幸福,是圆满自己人生的需要,是圆满自己这颗心的需要。希望更多浙商都能投入到这场扶贫攻坚战当中来。”
正如浙商总会执行会长沈国军所说,“全球浙商金奖是对劳动者、对创造者的表彰,是对忠诚与责任的表彰。它既是对优秀浙商的‘金榜题名’,也是对社会贡献的回顾和审视”,通过一场分享,人们认识了“新”的浙商,通过一份殊荣,人们对浙商有了更大期待。(完) 【谢士琳】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