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遗产界的“奥林匹克”在杭举行

07.09.2018  15:33

  9月1日至9月6日,全球文化遗产界的“奥林匹克”——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在浙江大学召开,由浙江大学与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ACHS)共同举办,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协办。

  昨天是大会的最后一天,43个国家,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20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学者,专程从浙大赶往良渚,参加“良渚古城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良渚二字,这几年在国际上持续刷屏。

  扩大良渚古城的国际知名度

  文化遗产世界大会是全球性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参与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众多。

  昨天,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同滨、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寿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终身教授纳尔逊·格拉本分别做了主题发言,探讨了良渚古城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保护与管理、旅游发展策略。

  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主席露西·莫里塞特教授是第三次来中国,去年11月就来过良渚。上午,她和专家们参观了最近重新开馆的良渚博物院,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

  “这是一个很棒的博物馆。之前,我对良渚文明所知很少,最近我学到了很多,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博物馆里非常详尽地说明了良渚考古发掘史,发掘史的展现是一座桥梁——这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这处遗址在我们文明中的位置。”露西对钱报记者说。

  大部分专家是第一次来到良渚博物院,观看了良渚古城的英语宣传片后,刷新了对中国文明的认识。

  “我想说,良渚的发现和我的生日几乎是同时的,我生日之后的几天,就发现了良渚遗址。”纳尔逊·格拉本教授第一次来良渚就“套近乎”,把大家都逗乐了。

  良渚遗址管委会主任张俊杰说,良渚古城遗址的研究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专家开始参与其中,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扩大良渚遗址学术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跨国界、跨学科的研究 。

  陈寿田告诉钱报记者,这次来参会的部分学者,是世界文化遗产组织的专家,甚至是世界文化遗产专业评估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成员。

  “组织他们实地考察良渚博物院,讨论良渚古城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分享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成果,有助于包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内的国际专家认同良渚古城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认可遗址保护的有效性,扩大良渚古城遗址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

  良渚研究成果打下学术基础

  陈寿田说,最近10年,我们的良渚学研究与日本金泽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出了一批研究成果,为解读良渚文明,提高国际学术认可度打下了学术基础。

  “特别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以及与剑桥大学伦福儒先生联合在英国《古物学》上发表的良渚古城研究论文,为良渚古城的价值提炼奠定了学术基础。

  良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目前一期正在建设中。前几天,钱报记者看到一张照片,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区上空,飞来了一群白鹭,摄影师抓住了那个瞬间,大家后来数了数,竟有46只。

  关于如何进行现场展示,陈寿田说,我们引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模式,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的现场展示。按照“可识别、可逆”的原则,尝试运用绿植标识、模拟复原、小品雕塑、数字演示等手段,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文明特征、价值内涵。

  很多专家表示,良渚古城遗址价值重大,中国政府历年来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力度和保护成果值得赞赏,以遗产保护为基础的旅游发展未来可期。

  陈同滨说,良渚古城连同“水城”规划格局与营造技艺,外围水利系统等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工程,展示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我们希望全世界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