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党员带头、抢修给力 临安洪灾后重建家园暖人心
浙江在线杭州6月25日讯(浙江在线首席记者/施宇翔 记者/俞雯祺 吴佳蔚 黄兆轶 王坚颖 倪雁强 首席编辑/赵洁) 6月25日下午5点,离临安“6·23”洪灾已经过去将近48小时了,昌化镇联盟村的村口,阵阵炊烟夹杂着沁人的饭香久久飘荡,小商小贩也在路口摆出各种商品,这里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
两天前,一场暴雨、山洪引发的水灾让临安昌化镇、太阳镇一带的村民经历了一场“惊天浩劫”,房屋被冲毁、道路被冲断、村里断电断水断通讯,洪水带来的巨大破坏力让村民们至今心有余悸。
然而就在这两天时间里,乡间邻里互帮互助,患难之中见真情;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抗险救灾不知疲倦;救援人员跋山涉水,险象环生依然奋勇当前;抢修人员彻夜不眠,徒步进村修路修电……
洪水已逝,留下的,是政府和乡亲们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好口碑;大灾,让人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受灾村民守望相护,互相帮助清淤。邻里患难见真情
受灾村民互助清淤温暖人心
洪水退去的临安昌化联盟村,一股坚韧在乡亲邻里间迅速蔓延开来。
郑阿姨家的杂货店位于联盟村村口的丁字路口,向北3公里就是凉源峡漂流景区,向西则通往安徽。足足一米高的地基,让郑家的店成为村口一带的“制高点”,但依然没能躲过被淹的命运。
6月24日,得知郑阿姨家遭遇洪水,七八个乡亲特地赶来帮忙。男人们扛起了搬运家具、电器的重活,女人们则负责擦洗和冲刷。一个上午,这间50多平米的店铺,光淤泥和垃圾就拉出了十几趟小推车。
“来帮忙的很多也是遭了灾的邻居,有些人的家里淹得比我家还严重。等忙活完我也要去给他们帮忙。”在郑阿姨看来,“患难见真情”的真谛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郑阿姨称,联盟村约有3000户居民,家家户户做着自给自足的小本生意,一场洪水下来,大家都未能幸免,平均每户的经济损失都在万元以上。
在郑家店铺外的平台上,十来瓶大瓶装的饮料是仅存的“大件”,香烟是最早被抢救出来,也还是湿了大半。趁着天气转晴,郑阿姨把湿了外包装的货物一样样摆出来擦干晾晒,虽然心疼,但她也知道这些货物晾干了不能再卖了。
今天,郑阿姨的杂货店重新开张了,从城里进的第一批货以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蜡烛等“应急”物品为主。
“我的店不能关,这几天断水断电,好多乡亲的生活还是要过的,吃的喝的不能少。”郑阿姨说,在每家每户都通水通电前,来她店里买东西都可以先“赊账”,这是她对街坊邻居最真挚的报答。
村民村干部正在积极自救在受灾最严重的后葛村,村民方阿姨正在小心翼翼地清洗厨房里一只只沾满污泥的碗,这些碗并不是她自己家的,而是邻居吴大伯的。
方阿姨告诉记者,吴大伯一家在这次水灾中损失严重,连家中最贵的“大件”小轿车都被洪水冲走了。虽然没法帮吴大伯挽回经济损失,但方阿姨还是坚持要为邻居出一份力。“远亲不如近邻,谁没个困难的时候,帮忙都是应该的。”
对方阿姨这样的好邻居,吴大伯打从心底里感激。他说,洪水来袭时,自家的房子处在洪峰处,很危险。“邻居让我们赶紧到他们家避一避,这几天睡觉、吃饭都在他们家里,现在还帮我打扫房子,我真的无法表达感激之情。”
在联盟村委会附近,村民自发组成了“清扫服务队”,正在清除路上的淤泥。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受灾户,但大家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中,而是拿起铁锹、扫帚,开始为村子清淤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党员干部奋勇当先团结一致当先锋
党员干部抢险救人毫无怨言
大灾面前,党员干部们总是冲在抗灾抢险第一线,大灾之后,党员干部们也顾不得家中灾情,率先带领大家开展自救。
6月24日凌晨4点30分,天空中刚投下第一丝光亮,昌化镇后葛村党总支委员周亚军就跟着救援队出发了,这是洪水袭来后,周亚军第三次参与救援。
23日下午5点30分,周亚军收到洪灾的预警短信后,神经立刻绷了起来,他马不停蹄地跑到村里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将靠近防洪堤坝处的村民转移至高处。在他的努力下,后葛村50多户村民安全转移。
当晚6点30分,大水开始退去,周亚军得知,辖区内的良源村多处公路被冲毁,村内已经断水、断电、断通讯。担心村民安危,周亚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顾不上吃饭,赶紧和救援人员徒步前往良源村。
在良源村,周亚军向每一户村民确认安全状况,得知大家都平安无事时,才松了一口气,此时已经是午夜12时,没顾上休息,他又动身前往另一个村子,搜救被困人员。
23日傍晚,临安市河桥镇民兵应急分队对镇内安全排查确定无隐患后,河桥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陈良得知昌化镇后葛村受灾严重,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召集了53名民兵前往后葛村参与抢险救灾。
“晚上10点,有的民兵从二十公里远的地方赶到集合点,没有一句怨言,而且大家都很团结。”陈良告诉记者。
23时左右,河桥民兵应急分队到达后葛村与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对联良线道路进行清理,并对道路塌方路段设立警示牌或用大树隔开,确保车辆行驶安全,他们一直奋战到第二天凌晨3时。
“我们既是兄弟又是隔壁邻居,他们有难处,我们肯定要帮忙。”陈良说。
公安民警徒步进村抢险救灾不惧艰辛不怕危险
民警徒步17小时只为救人
屋子进水、山洪暴发、电瓶车被冲走……23日下午5点多,在连续接到这样三起报警求助后,昌化派出所所长黄景立马带人赶到了联盟村,此时整个村子几乎都“泡”在了水里,好在水位刚到膝盖的位置,村里头的人也都安好。
然而,道路被淹、通讯受阻、电路中断,隔壁的后葛村情况无人知晓。黄景马上带着一支10人小分队徒步进村查看情况,此时村道已损毁严重,有些路面塌方,路基也被掏空。“没路走,我们就爬山,绕开损毁路段后下山继续走。”黄景说,虽然山路不陡,但因为光靠手电筒照明,行进缓慢而艰辛。
在爬山时,一个民警突然脚滑滚落山坡,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树干。黄景他们只能通过喊叫确定他的位置后再将绳子丢过去救援。这还不是最惊险的。在靠近良源村村口的位置,也有一处路段被毁,仅剩下陡峭的石壁。“我们想试着攀爬,但天黑实在是困难,后来又想着渡水,但用竹竿试了下,水深接近2米,水流很急。”大家想尽办法,最终找来皮艇,渡过了水毁路段。
24日凌晨,这一行人走了4个多小时,翻越多个山头才抵达最里头的良源村。确认了村民基本成功转移后,又马不停蹄地原路返回。“电话不通,我们只能靠人力去汇报情况,而且手电筒能支撑的时间也不多了。”
凌晨4点多,黄景他们又继续出发,徒步前往8公里外的郑家庄等地搜救,连休息、吃饭都没顾得上。24日中午12点,在不间断来回行进了17个小时,确认所有被困人员已安全找到后,黄景和同事们才开始撤退。
在此次救灾中,消防队员的战线拉得更长,昨天下午记者离开昌化镇时,他们还在清除道路上的淤泥和垃圾,同时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临安消防专职队的队长潘宏介绍,由于没有救生筏等水上作业设备,队员们只能背上被困人员,一步一步蹚着积水往外走。
电力工人正在抢修电路步行、肩挑、人力传讯
电力公路抢修、农业救灾有条不紊
23日傍晚6点多,昌化镇供电所副所长童益敏,冒着瓢泼大雨赶回了所里。“我接到通知,下面几个村都出现了‘失电’的情况,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过去后,发现是洪灾,没有办法立即抢修。”晚上8点多,所里所有技术人员聚在一起,准备随时下到各村抢修。
24日凌晨5点,洪水渐渐退去,电力抢修人员分成三组,徒步向受灾区域进发。此时,后葛村、联盟村、白牛村这一区域内共有1300多户村民家里断了电。因为无法确定具体故障点,童益敏这一组二十多人只能沿着电线线路,一个点一个点去查。
“来回走了4个多小时,发现了不少倒下的电线杆,确定了位置和抢修方案后,信息发送又成了问题。”童益敏说,因为通讯也断了,为了尽快将消息传达给后续前来的抢修队,大家又变成了“马拉松战役”中的传令兵,每确定一处抢修点,就派人跑步到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通报。
由于车辆无法通行,150多名电力抢修人员硬是靠肩挑手提将维修设备和材料抬到了故障点,“截至昨晚8点半,我们一共恢复了900多户村民的电路。”今天凌晨5点多,电力抢修人员再次进村抢修,力争尽快恢复其他300多户居民的用电。
洪水退去的第一天就恢复了大多数居民用电,除了电力部门的努力外,也和公路部门连夜抢修公路分不开。
山洪冲击下,3条省道、4条县道、111条乡村公路受到不同程度损毁。临安市公路局昌化公路段第一时间派出抢修队,“水漫公路的就派人驻守,以免车辆通过时被冲走;山体滑坡、泥石流地段要马上清理,恢复通车;最难办的就是路基被冲毁的地方,需要较长时间的重新堆添、铺设。”
事发当晚,昌化公路段抢修人员就赶到了102省道联盟村段,“这条路比较重要,我们当时集中力量,当晚8点多抢通了半幅车道。”该段负责人方段长说。
截止到24日晚6点,临安全市受损省道、县道全面抢通,乡道抢通50%。
受灾村民积极自救中基础设施在恢复,农户的作物损失也在尽力挽救中。洪水过后,临安市农业局的专家们就下到各个村庄,对受影响但没成灾的农作物提供后期病虫害防治等挽救办法,而对于一些已经绝收的作物,也帮忙做了补救措施。
市农业局蔬菜专家王高林在23日清晨就赶到了联盟村,村内一位徐姓种植大户的25亩茄子受灾严重,“查看了以后,发现这些茄子泡水以后不能食用了,不过地里的有机肥保存得还好。我们建议他马上清理掉茄子,7月初改种秋长瓜、秋四季豆,这样8月下旬就能进行采摘,弥补一点损失。”
目前,有3支共计30余人由不同农技专家组成的队伍,在受灾区指导、恢复农业生产。
洪水过后,当初升的太阳照下第一缕阳光时,村民们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在无情的灾难面前,坚强的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逐渐恢复了过来。
昨天已逝,明天的他们,将会笑得更美,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