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克干海参少了14克 多花500元 消费谨防缺斤少两

02.02.2015  18:26
      买水果时,你会注意秤上的“去皮”按钮吗?购买名贵药材,你会要求店家拆包复称吗?海鲜的水分你会在意吗?……相信许多人都有过以上消费的经历,但未必每个人都会关注商品重量是否缺斤少两。这些缺斤少两或许被认为是行业的潜规则,但消费者也可以规避。
      散称水果:马夹袋也可去皮称重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湖城龙王山路上的一家水果超市,在进口水果区域挑选了一盒车厘子,上面打了标签78元。“这个价钱是包含了盒子的重量吗?”“这个已经去过皮了,盒子的重量是10克。”营业员一边说,一边将车厘子再次过了秤。
销售商品时所使用的电子秤必须经过去皮处理,这一常识你可知?昨天,记者在水果超市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大多数人对于“去皮”这一说法表示不清楚。“一直以为包装袋都是算钱的,所以有时会下意识地拿着水果裸称,原来店家是可以技术处理的呀。” 50多岁的市民黄女士说。“即使是个马夹袋,都可以去皮称重。”市质监局计量与科技评管处负责人吴炜说,作为外包装,它可以明码标价,但不能把盒子作为水果去卖给消费者,卖给消费者的是水果而不是盒子,这是两个概念,要区分出来。
      名贵药材:拆包复称
      上周,市质监局执法人员来到湖城某超市,对专柜的名贵药材进行随机抽查检定。其中,一盒标出重量为150克的干海参,拆包称重实际重量是136.65克。“少了14克就是500多元。”市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支队支队长沈筱维算了一笔账。“不会吧,那么夸张。”一旁的消费者宋女士看着这个结果,瞠目结舌。
      检查中还发现,市场上的虫草经常用红色棉线捆绑,而在称重时也常常带着棉线一起称重。“有些虫草礼盒里的棉线也按虫草价格卖,因为虫草动辄四五百元一克,零点几克的棉线就要花去消费者至少上百元。”沈筱维说。
眼下,年关将近,许多市民打算买点名贵药材给老人补补,那么,如何避免缺斤少两呢?沈筱维提醒市民,在购买名贵中药材的时候,首先要到正规的大型药店购买;其次,预包装的药材购买前最好复秤,复秤前要看看该门店的秤有没有加贴质监部门的强制检验合格标志,上面的合格日期有没有过期。此外,称重的时候秤要放平稳,否则也会影响准确度。
      海鲜:用手机来判断秤准不准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海鲜的消费迅速上升,但是关于海鲜“水分”多的消息,这些年来也是越来越多。元旦前夕,市民李女士到市场买了1公斤大虾,商贩把虾装入塑料袋后,特意在袋子上捅了一个小眼儿,控了一会儿水后装进一个黑色塑料袋里称重。回家路上,李女士发现塑料袋不停地往外渗水,明明已经控完水的大虾怎么还能淌这么多的水?到家后,李女士用秤一称, 1公斤大虾竟然少了4两多。
除了水分,螃蟹绑着卖也是行业规则。“一般批发商都会在捆蟹绳上做手脚,有的故意将捆扎用的绳子加粗加长,有的甚至在绳子中掺进泥巴或者缝进棉花压秤。你仔细看那些膏蟹身上的粗棉布绳,有些棉绳是用布将棉花包起来缝着的,棉花很吸水,能增加分量多赚钱。”沈筱维说。“对于这些行业潜规则,市民要尽可能去排除。”沈筱维说,如果质疑重量的,每个菜场超市的生鲜专柜都设有“公平秤”,消费者可以去检验一下,同时,也可以多选几个秤,再不放心的话可以拿到市计量所来秤。眼下,还有一个问题比较严重,就是小餐饮店的秤基本没有经过检定。根据规定,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都必须经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强制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老百姓要确认秤是否准,可以拿自己的手机来试一下。先拿手机在校准的秤上称重,记住份量,以后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一试即可。”
      (2015年2月2日  湖州日报  A08:A08-民生新闻  http://ehzrb.hz66.com/hzrb/html/2015-02/02/content_20841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