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需要父亲的骨髓救命而父亲却在监狱服刑 一场爱与生命的救赎

02.06.2016  23:14

浙江在线6月2日讯(浙江法制报记者 王春芳 孙佳丽 通讯员 范荣寿) 铁门“哐当”一声在背后关上,陈捷强回到了监狱。他抬手抹了一把脸,心里百感交集。

  2015年,陈捷强因贩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来到浙江省南湖监狱服刑。今年年初,他得知儿子陈润泽被查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儿子唯一活下去的机会,就是尽快移植父亲的造血干细胞。

  然而,让一个正在服刑的罪犯外出谈何容易?生死关头,省南湖监狱果断作出“救人”的决定,展开爱与生命的救赎。

  “救救我儿子

  陈润泽第一次发病是在2013年。刚刚结束高一期末考试的他,挥舞着布满出血点的双臂,和同学说再见,还约好暑假一起打篮球。

  然而,等他再次见到同学时,已是他首次骨髓移植成功,走出无菌仓的时候。那天,正好是高二期末考的日子。陈润泽自信地和同学说,他会在高三这一年好好追赶,要考上大学,去学设计。

  可是,还没到高考呢,陈润泽的病就复发了。主治医生对他的母亲李晓说,要再次进行骨髓移植。李晓不假思索地说,“那和上次一样,还是移植我的骨髓好了!

  可医生说不行,得换一个人的用,而且要快,一旦病情恶化,指标不好了,即使有骨髓,也无力回天。李晓一听就哭了:“他爸爸在监狱里,骨髓库在这么短时间里不可能找到配对的。

  今年3月23日,李晓将儿子拜托给血液科的护士长,只身前往陈捷强服刑所在的省南湖监狱。见到责任民警张林鹏时,李晓一下子跪倒在地:“求求你,救救我儿子,他才20岁。”张林鹏也有个11岁的女儿,为人父母谁不心酸?可是,让一个正在服刑的罪犯外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政策允许罪犯外出就诊,但有着严格规定,更何况,这次生病的并不是陈捷强,法律上没有对这类情况作出明确规定。而且,陈捷强入监服刑一年时间都不到,无法评估出监风险。张林鹏第一时间将此事向监区、监狱作了汇报。

  “我想活着等爸爸回来

  3月26日,张林鹏轮休。这个周末他没有像往日一样陪着女儿,而是来到了陈润泽治疗的医院——浙大一院。

  医生办公室里,张林鹏就像一位病患家属一样,仔细地询问骨髓移植的每一个细节。现在最新的骨髓移植方式有点像献成分血,只需要采集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听医生这么说,张林鹏松了口气,“还好不是穿骨吸髓,移植本身的安全风险几乎为零。

  那天,张林鹏特意去看望了陈润泽。化疗的副作用让陈润泽整个人都处于虚脱状态。但他还是坚持着说了一句:“我想活着等爸爸回来。

  当张林鹏把这句话带给陈捷强时,这个50多岁的大男人在他面前哭得稀里哗啦。

  陈捷强很早就与妻子李晓离婚,陈润泽一直跟着母亲生活,三人相处最久的那次,是陈润泽第一次患病。被警方带走时,陈捷强正在出租房里照顾刚出仓的儿子和刚捐完骨髓的前妻。

  对这个家,陈捷强满怀愧疚,“要是儿子再出事,我这辈子真的没什么指望了。

  4月初,监区在收集罪犯微心愿时,陈捷强郑重地写下了“救救我儿子”。

  面对这样一个年轻生命,谁能忍心看他离去?经过分监区、监区、监狱、省监狱管理局的层层审批,陈捷强离儿子越来越近。省监狱中心医院的大力支持,使得整个采集过程既能顺利进行,又确保了监管安全。

  “希望把健康带给儿子

  4月25日,张林鹏又一次走进浙大一院,他是来领催白针的,用来增加陈捷强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

  此时,陈润泽已经住进无菌仓,等待着父亲的造血干细胞。

  进仓前,陈润泽将一只蝙蝠侠玩偶留给李晓。父亲的缺位让陈润泽有些早熟,他梦想着自己能像蝙蝠侠一样,守护妈妈、守护家。生病后,他不止一次对李晓说:“妈妈,对不起,是我害了你。要是没有我,你会过得很幸福。

  李晓好几次担心儿子会不会不想活了。幸好,张林鹏的到来,给了陈润泽很大鼓励。张林鹏对李晓说:“你就管好孩子,陈捷强的问题,我们来处理。

  4月27日,陈捷强踏上了“救子之路”。临走前,一监区政治教导员徐卫青对他说,希望你能把健康带给儿子,也希望你能借此机会好好反省。

  从南湖监狱到浙大一院,105公里,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陈捷强坐在囚车里没有挪过身子。窗外是自由的风景,可他没有心思去看。当躺在血液科的病床上,医生将针扎进他手臂时,他闭上双眼,一滴眼泪从眼角淌落。

  在医院里,张林鹏问陈捷强,要不要去看一下儿子?陈捷强摇了摇头。

  “你不想儿子吗?

  “想。

  “那你为什么不见?

  “我不想打扰他。”简单6个字,道出了这个父亲深深的自责。

  “儿子恨我,我知道。”陈捷强突然把头埋进手里,痛哭了起来:“其实我很害怕,我怕我还没出去,他就死了……

  直到第三天骨髓捐献结束,陈捷强也没能鼓起勇气见儿子一面。4月30日下午,陈捷强回到监狱。

  5月底,陈捷强收到了一封信,信里有一张儿子的照片。儿子戴着口罩坐在病床上,弯着胳膊,竖着大拇指,做了一个“”的手势。照片反面,只有短短一句话:“爸爸,我等你……

  (文中服刑人员及家属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