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的李安给了电影市场温柔一刀

15.06.2016  00:14

票房的好坏人算不如天算 再精明的人也算不到

他转过头对身边的徐峥说:这话是对你说的

昨天早上7点,开始有人守在上海一家酒店二楼的宴会厅门口。到了9点,已经有上百人排队,队伍曲曲折折一路排到了三楼。什么情况?一个手捏入场券的帅哥对身边的人说:“10点的论坛,李安会来。

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两座威尼斯金狮奖和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李安可以说是本届上海电影节最受关注的电影人。前几天,李安出席一场活动,包括黄晓明、黄渤、张国立在内的很多明星都排队求合影。昨天这场名为“票房即将超美国,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的论坛,会场有300个座位,最终挤进了近600人,有人举着手机踮着脚,有人盘腿坐在前排地毯上,大家都等着李安说点什么。实际上,包括参会的导演徐峥、博纳总裁于冬、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华谊CEO叶宁、好莱坞电影公司Studio8创始人杰夫·罗宾诺夫这些业界大佬,在李安面前,都自认是小学生。

尽管头发花白,脸上已经有老人斑,走起路来微微曲着背,李安依然儒雅、谦逊,充满个人魅力。在惊呼和掌声中,李安没有太多客套,既真诚又犀利,给火爆的电影市场下了一场降温雨。

比如说票房,李安就直言:“票房的好坏人算不如天算,再精明的人也算不到。”然后转头对身边的徐峥说:“这话是对你说的。

 

谈电影

故事是个假象,不管怎样的旅程都是将心交给观众看

电影是什么?李安说,就是“在一个黑黑的屋子里,大家做一个心灵的沟通”。在他眼里,摄影、灯光这些,甚至包括故事,都是技术,而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同样的故事为什么有人讲得有意思?这跟技术手法有关系”。他拿自己的《少年派》举例,最后检讨下来发现故事是空的,“故事是个假象,不管怎样的旅程都是将心交给观众看”。

主持人要李安以一个电影前辈的身份给年轻电影人一些建议,他说:“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们长得太快。”这不是压抑他们,而是不要揠苗助长,“任何东西要感人、成立,本身就是自然的力量。生长本身需要孕育的,年轻人要准许自己被孕育。我鼓励你们不要急功近利,这个花花世界很诱人,很多东西不是触手可及。医药那么发达,我们活那么长,急什么呢?

他再次拿自己举例:“我36岁才开张的,很晚熟的一个人,我的幼稚期比较长。”现在回头看,他非常感恩这种晚熟,“我现在61岁,我爸爸61岁时好像什么都知道,神仙似的。我现在摸摸良心说,我还是小孩子呢,到了七八十岁还会在工作,一点都不着急”。

儿子李淳想做演员,李安也是这样劝他:“日子长着呢,你先学好中文,不要着急。

谈市场

大家都抢明星、抢题材、跟风……

市场同样如此,李安说拔苗助长会导致电影工业化,明星化,“大家都抢明星,抢题材,跟风……台湾、香港经历过那个阶段,希望大陆不要走到这一步”。

在中国和美国都拍过的电影,他的感受是:“在中国做片子是扒三层皮,什么都要自己去弄。在美国永远都在学习,做混音的人背后都有一百多年的积淀在支持,每一个技术工种都有一个技术工种的强大能量,这就是差别。

上海菜就是要细火慢炖的工夫,不然出来就变速食面了”,李安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美国人讲人定胜天,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这世界不是一个英雄做了决定,世界就变成迪士尼乐园那样”。他再次拿自己举例:“我的天性比较温和一点。昆汀(著名好莱坞导演)把人头炸了,大家看了哈哈大笑。我的片子说一句粗话,别人就皱眉头。

李安说,电影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事情,“你要给它一点时间,耐心一点,好吗?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冯玥 上海报道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