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政府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27.01.2015  18:15

健康报》(2015年01月26日)

          在医改领域,发声的专家很多,改革的举措不少,争论的观点更是数不胜数,甚是热闹。但在各种说法中,难得听见各级卫生计生主官的声音。前不久,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在全省调研卫生计生工作,发现了不少问题。该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在近日召开的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坦诚谈到了这些问题。
          政府直接投入仅是补偿渠道之一
          综合改革后,没有了药品收入,很多人希望政府加大直接投入力度,现在有不少地方对政策规定的6方面投入保障还没有建立稳定长效的机制,有人就认为这是政府办医职责不到位的表现。
          事实上,政府对医院的直接投入仅仅是一个补偿渠道。卫生总费用是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投入组成,其中社会投入是大头,主要是由医疗保险保障组成。新一轮医改以来,医院通过提供服务,大部分医保资金都补偿给了公立医院,平均已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省级医院已达70%以上。因此,公立医院补偿,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政策性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增加服务数量获得更多医保补偿。
          就严格控制城市公立医院规模扩张问题,有人有不同看法,原因主要是没有转变“比收入、比规模、比设备”的惯性思维和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时曾经指出:“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卫生领域。
          资源整合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
          从去年年中督查和年底抽查情况看,部分基础薄弱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仍处于被动状态,一些原来基础比较好的地方,管理服务也出现了弱化,如部分地市个别乡镇存在漏报、错报和瞒报现象。一些人担心,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后,会削弱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还有一些人认为计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总体比较复杂,存在等待观望心理。事实上,资源整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两个服务水平。只要认真制订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就能达到1+1>2的效果。
          不能要求基层达到大医院的水平
          浙江省已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但大家普遍感到条件不成熟、推进难度大。一些人认为,基层医生业务能力不高,服务项目不多,可用药物不够,无法吸引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来。但应看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与医院是不一样的,服务方式与医院也是不一样的,不能要求基层提供医院的服务项目、达到医院的服务水平。提高基层服务能力,除了借助上级机构的帮扶等途径外,更要注重转变服务方式,主动贴近群众。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地方出现了“上冷下热”现象,有的城市医院长期派驻的骨干数量不足;有的以下基层服务的规培合格人员来替代下派的骨干人员;有的下派人员服务时间没有达到要求,更换频繁;有的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有的基层医院还承担了派驻人员的额外费用。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城市大医院要把更多人、财、物投入到与县级医院的合作办医中。
          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政府总是傻傻的分不清楚。实际上政府该干什么是明确的。构建多元办医格局,既需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在制度、规划、监管中发挥作用。既不能以当前社会办医存在问题为由,限制社会资本进入;也不能以发展混合所有制或购买社会服务为名,放弃履行政府办医职责,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防止投机类、炒作类、急功近利的一些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影响社会办医的健康发展。
          构建多元办医格局,应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共识: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必须以非营利性为主体,公立医疗机构以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主,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坚持公益性,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龙头(包括中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应该由政府举办。在此基础上,要放开医疗服务市场,通过包括混合所有制在内的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本报记者李水根整理)

电子病历实施首日 患者直呼“果然方便”
不过多数市民仍习惯带着证历本就医 老人不用手机如何杭州网
今年9月杭州将有一大拨新学校亮相
都市快报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张宇璐 今年9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