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任性”患者遇到“拒诊”医生

24.04.2015  17:48

2015-04-24  健康报 

          4月22日,网上爆出一则“拒诊”信息,并附有14名医护人员联合签名的照片。具体内容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五楼62床一名孕妇在急诊就诊期间,对急诊医生进行恐吓威胁。据传,该患者为医院“关系户”,因而未受到惩罚,依然享受贵宾待遇。这导致该科十几名医生联名请愿,希望科室主任不再为该患者提供接生等任何医疗服务。
          该院官方微博随后发布声明称:“联名信上的医生确是我院医生。对联名信上的内容,将进一步调查了解。”当晚9时26分,该院再次通报称,签署联名信的医生并未停止履行职责,他们已根据孕妇情况实施剖宫术,母婴平安。
          4月23日,该院再次通报称,经调查,4月18日下午患者就医时家属态度恶劣,语言粗暴,威胁医生,扰乱正常医疗秩序。接诊医生处置正确。4月22日晚,家属主动向当事医生赔礼道歉,当事医生接受道歉。
          但事情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很多医务人员对此愤愤不平,表示将持续关注。
          针对此次“拒诊”事件,华西医院心内科医生杨庆在微博上表态:“这是一群医生面对无理患者的签名申明。我是该为他们感到骄傲,还是为可能出现不能控制的结果而担心呢?”
          他的疑问得到了很多医务人员的共鸣。“眼科医生贾仁兵”在评论中提到,产科和儿科是目前医疗环境下的高危科室,愿意选择这些科室的医学生比例很低。
          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吴群红介绍,一项针对960名医生的调查显示,过去一年中,10.8%的被调查者曾遭受身体暴力,72.8%的被调查者遭受过“非身体暴力”。与此同时,患者也表示受到医院和医生的“非身体暴力”。调查还显示,患方对治疗结果、过程的不满情绪排在医患冲突原因的首位。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患者,均表示“很少感受到医生接诊的热度”“态度冷冰冰,有时连头都不抬,看了几次病还不知道大夫长什么样”。
          也有专家对华西二院医生的做法持不同意见。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岳教授认为,医生不该通过发布黑名单的方式与病人对立,甚至拒绝为孕妇和婴儿服务,更不应该因为家属而“株连”孕妇和孩子。医务人员应多换位思考,这样才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王岳说,近些年医院非常重视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但医务人员培训之后反而更怕与病人沟通了,因为我们往往是从“防备”角度讲沟通,而不是从“共情”角度讲沟通。
          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说,在某些情况下,医院管理者要敢于担当。他主张医院通过正常途径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岗位上的工作权利;行业协会也要旗帜鲜明地站出来为医务人员发声。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长秋称,患者认为花钱购买医疗服务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满足,这会让医患双方越来越对立。包括《执业医师法》在内的多项政策法规都对医生接诊病人提出要求,不得推诿或拒诊病人,但却没有配置对医生权利进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医生合法权益”。

电子病历实施首日 患者直呼“果然方便”
不过多数市民仍习惯带着证历本就医 老人不用手机如何杭州网
今年9月杭州将有一大拨新学校亮相
都市快报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张宇璐 今年9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