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杭州要怎么做?

12.09.2015  07:52

在设施、服务、人才、扶持政策等方面下功夫

全市将新增3个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5个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

昨天,《关于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市政府网站公布,公开征询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7年,全市将新增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3个、康复床位300张,新增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5个、床位500张,新增、改造提升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共100家。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有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等不同层次的服务。

设施、服务、人才等都将有大提升

如何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健全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等五方面的重点工作。

要健全服务体系,首先就是要加强设施建设。根据征求意见稿,今后杭州将建立包括儿童康复中心、综合康复中心及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在内的市级特殊康复中心。同时,一些尚未建立公益性残疾人专业康复和托养设施的区县(市),也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加快建设,重点为低收入、经济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

另外,今后还将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合理设置服务设施功能。

比如,依托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站,鼓励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病床”签约服务;集中托养机构主要为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提供24小时寄宿的基本生活照料托管服务,同时提供辅助性的康复服务;日间照料机构主要为智力、精神及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技能训练、康复训练、职业培训与教育、心理疏导、文体娱乐、庇护性(辅助性)就业、工(农)疗等服务。

在队伍建设方面,杭州将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高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如对从事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满5年后给予奖补等。

杭州还将鼓励残疾人服务机构采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强强联合等多种方式,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和参与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业。

除此以外,还要制定服务和评估标准、完善收费定价机制,同时,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实名制档案和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个扶持政策助力康复和托养机构建设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2017年康复和托养机构的建设目标,如何来让它更快完成呢?当然需要一定的扶持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和投融资政策。

其中,土地供应方面,对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并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的示范项目,按规定给予用地指标奖励。

税费优惠方面,除了落实好国家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外,还要对各类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免征水利建设基金,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投融资方面,各级金融机构将加大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适合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合理利率定价,逐步放宽限制。同时,还会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残疾人服务业的有效信贷投入。

如果您对征求意见稿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登录“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www.hangzhou.gov.cn)互动平台参与听证,时间截至9月16日。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范昱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