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费为何没进政府财政?北上广津回应仍推诿扯皮

02.12.2014  16:05

  面对记者此前报道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停车费收支不透明、至少有一半停车费没有最终进入政府财政的问题,各地相关部门在回应时,不仅依然未公开相关数据,有的还推诿扯皮,或者称收不上钱来。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对于停车场,全国普遍实行多头复杂的管理模式,有的停车场甚至总共需12个部门管理。

  而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占道停车的监督管理混乱,导致“黑停车场”遍地开花。

  收支成谜

  能否公开信息相关部门仍遮遮掩掩

  关于停车费收支信息公开问题,北上广津等地相关部门仍旧遮遮掩掩。同时,记者发现,由于路边停车管理层级与部门较多,多地出现因权责不清而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

  ——在广州,广州市交通委宣传部门负责人针对此前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测算的“广州仅有约3%的停车费最终收归当地财政”,仅答复记者称“曹志伟的算法并不准确”。不过,仍未给出具体数据和解释。

  ——在北京,虽然记者拿到的《关于调整本市非居住区停车占道收费标准的通知》明文规定,“市属道路停车占道费由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向占道停车经营单位收取,区县属道路停车占道费由区县政府有关部门向占道停车经营单位收取。”但相关部门却表示,目前北京停车管理特别是新的特许经营改革由各区县政府实施,市级政府部门对此情况并不掌握。

  ——在天津,被曝光3年来未上缴一分钱的利润联华停车公司,目前每天仍在对2.4万个停车位进行收费。记者了解到,主管停车的天津交管部门以及作为联华公司大股东的国资委,谁也没有对联华“利益私人化”采取有效监管措施。

  ——在上海,主管停车位招标的政府部门却表示,很多停车费进不了财政是因为“钱收不上来”。上海市交通委却对记者表示,目前,上海道路停车费拒付情况普遍,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管理混乱

  北京一个停车场需12个部门管理

  除了停车费收支成谜,政府对占道停车监督管理也较为混乱。不仅正规的公共停车资源没能为民所用,北上广津等地还滋生出“黑停车场”、违规挤占道路资源等乱象。

  与停车乱象形成鲜明对比,相关管理却十分复杂、多头。例如,根据北京2014年出台的停车管理办法,一个停车场总共需12个部门管理。而这种复杂的管理模式在全国普遍存在。

  首先,在各地投诉举报环节中,交通、城管、交管、价格多头举报、监管、执法十分常见。其次,在管理执法环节,虽然各地各部门对停车管理员收费资质、停车场规划设立资质、停车场价格收费标准都做出了制度规定,但是这些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却受到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单一、执法严格程度不高的限制,陷入“管不了”的困境。

  专家分析

  乱象缘于政府的“委托化”等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将停车费或企业取得停车位经营权的费用,列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有的地方发个文件就能收费或者涨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有限,有的地方对停车企业资质的要求沦为一纸空文。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造成大量停车费没能进入政府口袋的原因,是目前政府对道路停车间接化、委托化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又造成停车乱象百出。因此,只有在前端加强政策制定科学化与规划管理精细化,在后端加强各部门的协调监管和信息公开,才能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这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避免走向“只收费不服务”的歧途。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