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做”进庇护中心 特殊人群边学技能边挣钱

04.07.2016  11:13

 

医院里的特殊“加工点

    曾经,他们因为“特殊”,没有可以说话的朋友,每天只能在小范围里活动。自从来料加工走进他们的生活后,一切悄然发生了改变。“我今天做的是面具加工。”31岁的小梅镇智障青年柳玉正把线穿进面具的两个孔里,动作娴熟。在锦溪镇第三人民医院特殊人群庇护中心里,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年们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地赶制面具。
    在医院一楼,分别设有男、女两个“工疗”车间,用于简单的来料加工制作。加工业务由医院直接与石达石街道徐永芝面具加工点衔接,加工费按件计酬。自2013年开始后,经过经纪人的指导,大家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做得最多的人每天能挣15元。正在穿面具的小刘是从安仁来锦溪求医的,她伸出两个指头说:“做一天能买两个鸡腿吃,多下来的钱还能给儿子当零花钱。我打电话回去告诉老公、儿子,他们都很高兴。
    “我们引进简单的来料加工手工活就是想让精神残疾人通过简单的劳动增强体力,减缓精神衰退,促进康复;此外,还可以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在减轻患者家庭负担的同时,还有助于患者本人重树信心,帮助他早日回归正常生活。”镇妇联主席洪晓梅说,医院现有精神残疾人170余人,大部分病情稳定、年轻力壮,拥有劳动力和自理能力。目前,根据具体情况,已筛选出60多名病情稳定的患者,分批次带到“工疗”车间从事来料加工。(龙泉市妇联  李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