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的棕编 霍金来杭州一下买走两件

01.11.2015  10:53

这个做手艺,你得不停地想、想、想,你要不停有创新,和走迷宫一样,路子对了就豁然开朗,否则只会把自己困在死胡同里。”当这话从眼前只有小学文化的44岁棕编艺人王力口中说出时,心下着实还是吃了一惊。

和很多一味只埋头活计的手艺人不同,王力身上始终有股生意人的敏锐,在河坊街招揽起生意来轻车熟路,自有一套。遇到学龄孩子,“知了好兆头,古人讲蝉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遇到老人,“送个乌龟给阿姨,延年长寿”;看到中年游客,“杭州绝活斗蛐蛐,买回去放鱼缸、放客厅,赏心悦目,别有生趣”……几乎每一件手中诞生的棕编手工艺品,王力都能讲出一串漂亮的说辞,逗得驻足摊前的顾客眉开眼笑,慷慨解囊。

棕编,是用棕榈树叶编制各种动植物造型,真正的起源无从考据,但南宋临安街头就已经有了卖棕编的艺人。棕编从街头绝活上升到民间工艺,还是近些年的事。而此前,对棕编手艺人来说,这只是门讨生计的活,没有店铺,没有固定摊位,出没于各地庙会,哪里人多往哪里去,地上铺盖一放,坐个板凳,就能靠上下翻飞的精湛手艺吸引旁人围观,随做随卖。于是,会不会吆喝,会不会揽活,就成了给自己增加客源的筹码。

15岁开始四处赶庙会摆摊卖棕编

老家安徽蚌埠农村的王力,15岁跟随父亲学这门手艺,就是为了补贴家用。

一般每年入秋种完麦子,从10月开始,王力便跟着父亲卷起铺盖,到外地赶庙会卖棕编,一直要卖到春节前夕才回老家。为了省路费,他们去的主要是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周边地区。年纪轻轻,能到处跑动,这让王力觉得很新奇。在他的印象里,那时候父子俩只要在人群中摆个摊,保管有人排长队等着买他们的棕编,做得最多的就是蜻蜓、蝴蝶、螳螂、小鸟、蚱蜢等等。

上世纪80年代,这些用棕榈树叶做的小动物,是非常流行的儿童玩具。“都是大人给孩子买,以前哪有什么玩具,这种都是孩子买去耍的,真正的实用。不像现在,成了观赏品。”王力回忆,20多年前的棕编,样式虽然简单,但编根绳串起小蝴蝶、小蜻蜓,就跟真的活昆虫一样上下飞舞,玩耍性很强。到了今天,极少有人还会把这种“土得掉渣”的东西视为玩具,喜欢的都是拿回去当工艺品收藏观赏。于是,市场对棕编技艺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留住顾客,你不得不改良、创新更多的编法和工艺造型。

手艺是老的,但编法可以千变万化。”棕编,最大的讲究就是“活灵活现”,为了让改良出的新动物造型更立体逼真,王力就逼着自己去琢磨改进编法,传统的有单编、对编、双编、肚皮编等等,“有时候编到无论如何都还原不出来,实在很苦恼。我没有任何美术功底,唯一能做的就是观察,观察生活中的小虫子、小动物。我们这一行,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怎样编得更活更真。说白了,这个民间手艺纯粹来自于生活。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潘卓盈 图 朱丹阳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