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清香礼佛 建设生态寺观

25.12.2014  13:54

  “敬香礼佛,一律请使用寺院免费赠送的三炷清香,并在指定的区域烧燃。”在杭城许多寺院,如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纸公告。
  杭州是我国知名的礼佛胜地之一,以灵隐寺为代表,汇聚了一批香火鼎盛的寺庙。往年,由于无节制的大量燃香,因香火烫伤和烧坏衣物的事故时有发生,矛盾不断。
  自2014年1月30日晚(除夕)开始,灵隐寺等八大寺院率先开展“文明敬香,营造杭州特色文明敬香环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也得到了广大信众游客的理解、支持和赞誉。
  据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统计,近一年来,文明敬香取得显著成效,香灰垃圾量比往年减少了95%,寺院内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同时,八大寺院自实施文明敬香以来,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因燃香引发的事故,给广大游客香客提供了一个安全祥和的敬香礼佛环境。

   “高香”退隐江湖
  文明敬香清香礼佛共享蓝天
  香为佛使,农历新年到寺庙中去烧头香,祈愿一年能有好彩头,这是从宋代起,杭州就有的风俗。
  今年春节,千年古刹灵隐禅寺内人头攒动,香客如云。可与往常不同的是,虽然游客众多,但寺院内却没有了往日烟熏火燎的呛人气息,寺院门外,往年争相兜售香烛的小贩也门可罗雀。
  自今年1月30日晚除夕夜开始,灵隐禅寺不再售卖香烛,也婉拒香客外带香烛、纸钱等进寺。与此同时,寺院主动为香客免费提供三炷清香。市佛教协会发出的公告明确,信众和游客不能再将寺外香制品带入寺院,不能在寺内多烧香、烧高香、烧大香,也不能烧锡箔、纸钱等物品。
  倡导文明敬香的,并非只有灵隐禅寺一家。杭州市佛教协会介绍,除灵隐禅寺外,自去年除夕夜开始,包括净慈寺、法喜讲寺、法净禅寺、法镜讲寺、永福寺、韬光寺、香积寺等在内的另外7所寺院也同步推出了这一永久性措施。
  开展“文明敬香、营造反映杭州特色的文明敬香环境”活动是市民宗局今年在全市佛道教领域重点推进的一项专项任务。该局负责人表示,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我市佛道教界自身建设和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绿色环保、治霾治污的美丽杭州建设,有利于我市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明敬香活动实施以来,原来烟熏火燎、粉尘充斥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青烟萦绕、庄严清静的环境。市属各寺院接待游客香客人数屡创历史新高。香灰和垃圾数量大幅度降低,周边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因无序燃香引起的纠纷明显减少。商贩、野导侵扰寺院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在今年国庆黄金周前夕,市佛教协会举行了以“美丽杭州、从我做起、文明敬香、共享蓝天”为主题的“百人赠香、千人引导、万人签名”文明敬香活动启动仪式。通过万人签名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杭州佛教界文明敬香活动的影响力,有力推动了我市“深入开展文明敬香、营造反映杭州特色文明敬香环境”活动。

   文明敬香支持率超过98%
  杭州特色文明敬香模式成全省标杆
  “文明敬香符合佛教的教义教规,是佛教界参与治理雾霾、建设美丽杭州的应有行动。”文明敬香活动得到了寺院法师、工作人员和信众的支持。
  市属八大寺院专门组织了由206名义工组成的宣传团,负责文明进香的劝导和引领。
  特别录制“文明敬香”宣传音频,在进口处和燃香点循环播放。
  燃香点安排专人现场管理,在燃香点周边设置倡导文明和环保的宣传标识、安全警示牌、防火标志和消防指示牌。
  灵隐寺还在春节高峰时段对进入重点殿宇大雄宝殿的信众发放温馨提醒卡,宣传“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敬香”和“平安是福”的理念,同时提供鲜花和仿真电蜡烛。
  赠香和检票同步进行,合理安排香炉数量。
  ……
  市佛教协会和市道教协会分别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院活动的倡议书》《关于在杭州道教界开展“文明敬香,文明礼神,建设生态道观”活动的倡议书》,向全市佛教界和道教界发出“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倡议。
  “倡导文明敬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方丈说,协会早在10多年前就在市属各大寺院倡导“文明敬香,三炷清香礼佛”活动,文明敬香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对防范安全事故,净化美化环境,提升信仰质量,均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市道教协会会长董中基道长则表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道教界要自觉抵制烧高香、烧头炷香、烧天价香等不良风气,积极引导广大信众文明敬香,共同维护寺观清净庄严的和谐气氛。
  市民宗局多次深入杭州佛道教寺观和外地寺观进行了深度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杭州市民宗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工作的通知》,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对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活动作出进一步部署,推动该项活动向基层延伸,并强化指导督促检查,确保推动文明敬香工作取得实效,努力营造杭州特色的文明敬香新环境。
  市民宗局开展的千人文明敬香问卷调查显示,广大游客香客对文明敬香的支持率超过了98%。
  今年3月,在全省佛道教业务工作会议上,省民宗委高度肯定了杭州市民宗局文明敬香的工作经验,号召省内佛道教场所全面开展文明敬香工作,杭州特色文明敬香模式在全省树立了标杆。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文明敬香”2016普及全市佛道教场所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市文明敬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杭州市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这是我市首次出台文明敬香有关规定,以制度化切实推进全市文明敬香工作开展。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文明敬香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2014年1月30日晚(除夕)起,市佛协所属八大寺院率先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活动。
  第二阶段:自2015年1月1日起,市佛协所属径山寺,市道协所属抱朴道院、福星观、老玉皇宫、张大仙庙等宫观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活动;区、县(市)佛、道协选择条件成熟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活动。各区、县(市)实施开展文明敬香佛、道教活动场所数不少于总场所数的50%。其中,径山寺已于2014年10月1日率先启动第二阶段工作。
  第三阶段:自2016年1月1日起,区、县(市)佛、道教场所全面开展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活动。
  在相关部门认真履职、密切配合下,目前,我市文明敬香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第一阶段任务已顺利完成,现已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市道教协会以多种方式宣传文明敬香理念,并以张大仙庙为试点积极开展文明进香试点工作。
  各区、县(市)高度重视文明敬香工作,相继成立文明敬香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部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明敬香宣传工作。
  其中,余杭区通过各级各部门和佛教界共同努力,以径山寺试点成功经验推动全区佛教场所于11月1日全面铺开文明敬香活动。

   2014杭州民族宗教工作亮点回眸
  2014年,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系列决策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法治思维,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局面。
  除了制定《杭州市进一步推动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充分引导我市佛道教界积极开展“文明敬香、营造反映杭州特色的文明敬香环境”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全市治霾治污的行动外,其他亮点工作也是可圈可点:

   亮点1
  组织“放飞中国梦”诗歌朗诵会
  今年,市民宗局主办了杭州市民族宗教系统“放飞中国梦”诗歌朗诵会,来自市各宗教团体和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等宗教界人士共90余人参加。通过作品编创、筹备演练、内部选拔等阶段,共选出10个作品参加总决赛。参赛选手从民族宗教界的独特视角出发,以诗言志,以歌咏言,将国家梦想、民族精神与个人梦想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大家爱国爱教和民族团结意识。
  朗诵会是市民宗局在“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中的具体实践。今年,市民宗局以活动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加强宗教界思想政治建设,学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促进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

   亮点2
  引导宗教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杭州首创的“宗教慈善周”已成为杭州宗教界的一张金名片,在全国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市民宗局在继续指导佛教界做好“托钵行脚”、“敬老文明号”等品牌活动的同时,引导五大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今年1月,我市宗教界延续之前5年传统,继续向“春风行动”捐款106万元。今年5月,市民宗局指导灵隐寺成立“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对赈灾济困、安老扶幼、资助教育文化事业和其他符合基金会宗旨的公益活动进行帮扶。近日,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承办首届“最美助残志愿者”评选,表彰了10名“最美助残志愿者”和10名“最美助残志愿者”提名奖获得者。

   亮点3
  开展“五水共治 五教同行”宗教公益活动
  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建设美丽杭州,今年,市民宗局结合实际,引领全市宗教界积极参与“五水共治·五教同行”宗教公益活动,积极构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市各宗教团体和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踊跃行动,向全省民族乡村捐款近500万元;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资助人民币50万元帮助临安市太湖源镇众社村进行“五水共治”,改善生活用水质量,提高防洪和农业灌溉能力。国庆节期间,市民宗局还举办市民族宗教系统“水·空气·生命”主题摄影展,展现我市民族宗教界与自然和谐相处、优化生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亮点4
  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
  莪山畲族乡位于桐庐县,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今年,市民宗局继续指导莪山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充分挖掘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保护民族文化,全力支持与帮扶莪山打造“中国畲族第一乡”的目标。这只是民宗局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4年9月,市民宗局召开杭州市民族工作推进会暨社区(学校)与民族村(学校)结对帮扶共建签约仪式,将主城区19个民族工作先进社区和2所先进学校,与五县(市)的19个民族村和2所民族小学结对帮扶,相互本着“全面合作、资源分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共绘团结奋斗诗篇、共谋繁荣发展蓝图。通过结对双方共同探讨、一起分析,根据各自的优劣势制定出相应的共建方案。在共建的过程中因村施助、因社区施助、因校施助,在技术、服务、渠道、教学质量等层面下功夫,有商有量,选择最合适彼此的共建途径。结对以来,村社、学校之间通过项目支援、资金支持、开设农产品直销渠道、教育资源共享、民族文化交流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