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的思路持续推动住房保障优化升级”系列报道(一): 杭州优化升级住房保障工作 让更多人安居

05.12.2016  21:06

11月20日下午3点半,杭州工人文化宫,最后一户选房家庭——石女士签订《公租房选房确认单》。这意味着2016年杭州市本级第一期公租房选房活动圆满结束,近3000户保障家庭选到了心仪的公租房房源。

公租房,是杭州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安居问题,将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体系“杭州模式”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努力破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多年来,杭州的住房保障工作通过不断在保障体系、房源品质、保障方式等方面采取调整、升级举措,持续走在了全国前列,并获得了多方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分别专题介绍杭州在住房保障工作方面的创新探索;公租房日常管理服务体系获住房城乡建设部“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安居宜居建设服务体系入选“全国民生典范城市案例”;自建公租房蒋村西溪人家荣获第七届“中国广厦奖”;保障群体通过写信、致电、送锦旗等形式表达感谢和赞许……

     

�(杭州住房保障工作获得多方肯定)�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2016年11月底,杭州主城区廉租房已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3万余户,经济适用房累计惠及8.5万余户家庭,市本级公租房(含廉租房)累计保障4万余户家庭,让更多人实现了“安居梦”。


加大安居力度,调整住房保障体系

根据形势发展及住房保障工作的不断深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杭州住房保障体系,从2010年开始有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公共租赁房开始进入市场并规模不断扩大。由此,杭州住房保障经历了从“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的战略转变,从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拆迁安置房、危改房组成的具有杭州特色的“五房并举”住房保障体系,向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转变。

杭州公租房,突破保障对象的户籍限制,将非户籍的稳定就业、创业群体纳入保障体系,实现保障对象全覆盖。截至目前,已累计保障4万余户家庭。

为了确保杭州现有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优化运行,杭州还通过政策、制度、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给予了保障。如政策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覆盖了保障方式、动态管理、日常服务等全流程,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制度方面,建立完善了“安居+创业”服务、特殊困难群体服务的联系、合作、实施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技术方面,开发了智能化管理系统、网上房源互换平台、网上预申请平台等服务系统;人才方面,培养了一支高效、成熟、有奉献精神的专业日常管理队伍,为保障家庭提供贴心服务。


多方筹集,升级保障房源品质

百姓“安居”是杭州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宜居”也是努力的方向。

于是,杭州通过自建、配建、收购等多种方式筹集房源,努力增加房源供应、提高房源品质、改善房源空间布局。截至目前,市区两级已筹建房源330余万平方米,累计推出房源4万余套,覆盖了西湖、滨江、江干、拱墅等区块,逐步形成了点多面广、分布合理的公租房格局。

其中,自建的多个公租房项目均已陆续交付使用,如田园、蒋村、三里亭、牛田等。

��

�(杭州田园公租房小区图)�


而杭州的商品房项目内配建保障房工作,无论从政策出台时间上还是从实际完成数量上,均处于全国领先。早在2011年,杭州就明确提出“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商品住房供地总量中安排10%的土地用于建设或配建保障性住房”,并在《杭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租赁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将商品房内配建公租房作为公租房供应的主要形式之一。截至目前,杭州市本级共有公租房配建项目33个,配建面积120余万平方米,覆盖市区城东、城西、城南、城北范围,成为杭州住房保障的一大特色。


创新模式,丰富住房保障方式

为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方式,促进保障对象职住平衡,杭州创新推出公租房货币补贴政策,增加了保障对象选择权,提高了保障及时性,实现“应保尽保”。 

不同于其它城市,杭州公租房货币补贴不仅覆盖户籍家庭还覆盖非户籍的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创业人员,在政策准入和覆盖范围上与实物保障完全一致,且只要符合条件就给予补贴,没有名额限制,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保障力度全国领先。

�(央视《中国住房》纪录片报道杭州住房保障工作)�


自2015年11月杭州推出公租房货币补贴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共600余户保障家庭成为货币补贴新政策的受益者。这部分因工作区位和所推出公租房房源难以匹配而未能享受实物房源保障的群体,可以通过房屋租赁市场自行租赁适宜的房源。随着公租房保障从实物配租为主向货币补贴为主转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货币补贴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