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供给 工信部将开展“三品”示范试点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部署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促进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研究起草了《若干意见》。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在《若干意见》媒体通气会上表示,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指出,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够释放内需潜力、推动工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要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供给能力亟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形成了覆盖面广、结构相对完整的消费品工业体系。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家电、制鞋、棉纺、化纤、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轻工、纺织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品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2015年,我国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1.9%和35.8%,比2010年分别提高3.6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整个行业来看,消费品工业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行业差异化大,非公有制企业占绝大多数,产品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消费者对消费品品种、品质和品牌要求高等特点,客观上要求消费品工业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供给升级和需求升级协调共进,推动消费品工业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冯飞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把改善消费品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和长期措施,主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能力,积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能力,增强供给结构变化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七举措落实专项行动 《若干意见》指出,消费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但是,我国消费品品种、品质、品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抓手,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消费品工业更加稳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地发展。 《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市场主体、改善供给、创新引领、协调发展,到2020年,消费品工业传统优势得到巩固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三品”战略取得积极进展,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若干意见》明确了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12项主要任务。增品种包括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发展智能健康消费品、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等4项任务;提品质包括开展国际对标、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推进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保障药品和优质原料供应等4项任务;创品牌包括提高品牌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国际化等4项任务。 《若干意见》提出了完善市场准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舆论宣传等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着力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冯飞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按照《若干意见》工作安排,工信部决定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2016专项行动。今年工信部专项行动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宣传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二是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三是开展国际对标和品质对比活动;四是组织行业协会编制《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五是建设消费品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实验室;六是推进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建设;七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为消费品工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祎淼) |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