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化春风唤新生 我省3月实现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25.03.2015  22:36
    早春三月,我省有五位志愿者,在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用爱心挽救不曾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们的新年从救人开始。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为了救人一命的崇高梦想,他们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成为我省第225至2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马庆喜、万丹华、方记文:将希望送到同一个地方

    几天前,他们并不相识。而短短一个星期,马庆喜、万丹华、方记文,因为相继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结下了特殊的情谊。不仅如此,接受他们干细胞捐赠的三名患者,也刚好在同一家医院治疗,不得不说真是奇妙的缘分。

    马庆喜是衢州龙游人,是戒毒所的一位教导员。他坚持无偿献血多年,早已萌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愿望。在体检时,因为甲状腺上有一个小结节,马庆喜改吃无碘盐,并减少食用海鲜,终于顺利通过复查。

    马庆喜在春节期间入院接受动员剂注射,采集前一天刚好是元宵节,万丹华也从萧山赶过来办理入院手续。两人和陪同的志愿者、红会工作人员一起共度元宵。   马庆喜收到患者感谢信  


    今年34岁的万丹华是湖北孝感人,自消防部队退伍后在萧山工作。2011年,在生日即将到来之际,他加入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他性格内向,但是有着战士的坚毅,在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即便有些害怕,也不曾有过丝毫动摇。捐献当日,也是他9岁孩子入学的日子,万丹华简单地跟孩子做了告别:“爸爸去救人了。”不做多余的描述,仿佛救人一命如同家常便饭一样普普通通。

    3月9日万丹华捐献时,方记文来到了他的床前看望,他即将在四日后进行捐献。方记文才23岁,在淳安一家科技公司任职。身为家中独子,当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女孩配型成功时,没有半分犹豫,告别父母来到了杭州。

    与马庆喜、万丹华、方记文配型成功的患者,都在河北燕达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进行治疗,三位都是女孩,最小的年方7岁。她们饱受病情反复和配型失败的折磨,此刻同时在无菌舱中企盼着来自浙江的希望之种。

    王林刚:配型两次终于实现梦想

 



    他叫王林刚,是个“80”后,富阳区的一名公务员。2011年5月20日,他在单位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一年之后,他接到了区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随后的几个月里,他瞒着家人,先后多次赶往区人民医院,完成高分辨血样采集、体检等环节。可惜的是,经过后几轮筛选,最后并没有成功捐献。 

    时光飞逝,两年后,他再次配型成功,并确定了捐献。在饯行会上,富阳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两次跨国救助“小凯丽”的医生汪霖结合亲身经历,向王林刚详细介绍了干细胞采集过程。

    3月10日,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王林刚共捐献了25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我省第2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郑勇:从入库到捐献仅用了十个月

    3月18日,来自宁波江东的白领郑勇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他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北京的一名白血病患者。

    而当日,距离他留样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才刚满10个月。“真的太有效率了!”郑勇兴奋地感慨。

    郑勇今年34岁,他和他的妻子、父亲都是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014年5月,宁波当地开展造血干细胞集中采样入库时,他和妻子一起填写了志愿表格。没想到仅隔了半年,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便告知他与一名患者初次配型成功了。虽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很陌生,但是家人的支持给了他无穷的动力。经过4个半小时的采集,郑勇总共捐献了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北方一名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