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项科普活动密集展开 浙大“皮卫星”揭开神秘面纱

17.05.2016  02:59

      5月14日上午, 2016年浙江省科技(科普)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浙江科技大市场举行。在为期8天的科技(科普)活动周期间,全省各地将举行2000余项群众性科技(科普)活动,通过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开放优质科技资源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省打造年度科技(科普)盛宴。

      启动仪式当天,浙江科技大市场同时举办了科技成果展、智能硬件展、信息经济展、未来领袖作品展、科技治水展、信息经济论坛、未来工程师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参与市民除了可以在现场体验到了智能平衡车、虚拟现实带来的科技感,还能看到无人机飞行表演、我省科技治水成果等内容。同时,今年的科技(科普)活动周现场还引入了部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活力。

   在活动周期间,全省各地将举行2000余项群众性科技(科普)活动。包括科技创新成果展120余场、300余项互动体验活动、科普动漫等创新活动50余场、科技助企、科技治水活动280余场次等。此外,在科普活动周期间全省科研院所实验室、科技馆、科普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满足公众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活动现场还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这是浙大皮卫星首次参与类似的公众科普活动,也是首次在省内公开亮相。”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卢立军告诉记者,这是浙江大学真正地将航天科学普及社会大众而走出的第一步,而此次研究中心公开展示了“皮星一号”和“皮星二号”两颗卫星的相关模型和资料。

  所谓的“皮卫星”是指重量为公斤级的微小卫星,相较大卫星,成本低廉、制造和发射周期短、应急反应快是皮卫星的最大优势。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此类卫星、MEMS级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其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公斤级卫星“皮星一号A卫星”于2010年9月22日发射升空。卢立军表示,浙大微小卫星拥有整星设计、研发和制造的能力,参与此次活动旨在实现与寻常百姓的零距离接触,揭开航天卫星的神秘面纱。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表示,此次科技(科普)活动周突出时代性、前沿性;体现互动性、趣味性;彰显公众性、服务性同时具实践性、引领性。围绕浙江七大万亿产业,展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浙江科技创新和科普发展水平。

  据了解,自2001年起,浙江省科技(科普)活动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这项活动是经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第三周全国同步开展的大规模群众性科技科普活动,是全国公众参与度最高、范围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群众性品牌科普活动。

(来源:浙江在线·科技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