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社保办一临时工八年骗保544万

25.04.2015  21:54

    30岁出头的郑某原是杭州余杭区社会保险办公室(以下简称“余杭社保办”)医疗保险管理科的一名临时工。

    郑某个人收入不高,家境也不是很殷实,但他名下却登记有两辆豪华宝马车,平时出手也挺阔绰。那么,他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杭州市中院的一份刑事判决书给出了答案:郑某利用其职务之便勾结在游戏中认识的三名社会人员,在2006年8月至2014年5月间,利用医保资金管理漏洞,单独或合伙骗取保险金共计544万余元。

    作案时被同事撞破

    如果不是被同事撞破,郑某的犯罪行为可能还要继续下去。

    2014年5月16日下午,快要下班时,余杭社保办副科长戚某从外面回来,经过财务人员办公座位时,发现郑某在那里忙乎着,而且神情显得比较紧张。

    戚副科长走近发现,郑某正在填写一张5万多元的医保报销现金支票。一开始,郑某解释说是帮朋友带的。

    戚副科长随后在向财务科了解该笔报销情况时惊讶地发现,这张现金支票上竟加盖了戚副科长本人的私章,而当天戚副科长和另一个副科长都是在岗的,郑某擅自加盖戚副科长私章的操作方式显然不符合有关规定。

    戚副科长于是让郑某将原始报销材料(主要是用药清单)等拿出来,但郑某拿不出来。

    之后,戚副科长还发现,郑某报销材料涉及的参保人员在同年1月还报销过一次,金额有2万多元,拨付清单上加盖的是另一个副科长的私章,由郑某领取现金支票。

    而进一步的核查,更让戚副科长感到吃惊:在随便挑选的由郑某经手的5笔报销记录中,均存在数额不小的违规报销情况。

    事情很快惊动了单位其他领导。郑某所在单位和上级部门向检察机关报了案,由此牵出一起内外勾结的骗保大案。

    几年前发现了管理漏洞

    郑某于2005年参加工作,属于劳务派遣人员,一直到案发时都是临时工。他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费用报销工作。

    2006年8月,刚参加工作一年左右的郑某发现,医保报销流程有漏洞:由于“新农合”报销的费用有限,余杭地区不少村民在参加“新农合”的同时,还会再买一份商业保险。

    根据相关规定,这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在保险公司报销过后,还可以凭住院发票复印件和用药清单到余杭社保办进行再报销。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陈洋根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