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没有“公式”只有“方式”

21.04.2015  13:35

乡村丽景

慰问老党员

志愿者清理河道两岸垃圾

党员活动积分化管理

  “小事不出组,一般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短短15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尤其是在像余杭区乔司街道这样的地方。乔司街道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总量居余杭全区各镇街之首,面对复杂的情况,镇街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创新工作方法,网格化管理夯实基层基础,他们做到了!
  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好的班子,好的团队,才能产生并落实好的想法。余杭区良渚街道港南村党委书记张建东听进去了。抓牢基层治理的关键,打造一支克难攻坚的村干部队伍,他们也做到了!
  村民主动撤掉占道杂物、拆除辅房配合河道整治,原来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余杭区崇贤街道龙旋村的党员群众也做到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做到了,社会的各项事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余杭全面实施以“落实镇街主体责任、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意识”为内容的基层党建主体工程,并配套了六个方面的细则,其最终指向是为了推动余杭实现在高起点上新的跨越。值得注意的是,行进在这个征途之中的余杭,没有套用“公式”,有的只是不断创新“方式”……
  近年来,余杭区域发展优势不断凸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始终保持走在杭州全市前列,并在全省脱颖而出。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位居省市前列,年度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排名第8位,“国千”、“省千”总量和年增量在全省各区县市中位列第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余杭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
  2015,新起点,新征程。面对梦想小镇、一号工程、市区一体化以及杭州实施“两区”战略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自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干部群众的期待和呼声,余杭将扎扎实实建好基层党建主体工程,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探索创新,为余杭全面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镇街“大合唱”把责任扛肩上
  什么是镇街主体责任?究其根本就是镇街的领导责任、执行责任、调控责任和保障责任,通过明晰镇村责权利、优化抓镇促村和镇村联动运行机制,推动镇村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
  制度和做法:余杭明晰权责,传导压力,推动镇街党(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落实。强化镇街党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龙头”地位,制定其在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基层民主实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6大方面26条“责任清单”,明确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职责,完善镇街村社两级运行机制,强化基层保障支撑,提高镇街党(工)委统揽全局、书记抓人促事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升镇街层面的领导力、执行力和调控力。
  
   案例解析之乔司街道
  明晰权责,传导压力,“自家的孩子自家抱
  坐过杭州地铁1号线的市民,都有一个感觉:每到乔司站,上下客流量就非常多。
  是的,乔司这个地方相对比较特殊,地处杭州主城和临平副城之间,是城市化推进的“桥头堡”。街道常住人口4.52万,流动人口就有20.7万,各类企业、店面7000余家,机动车、非机动车16.5万。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街道面临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计划生育、消防安全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城市管理难题。
  但是,就在这样繁杂的情况下,乔司街道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近年辖区未出现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实现了和谐稳定,征迁安置、“三改一拆”等工作有序推进。
  “其实,我们街道层面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制定好完善的计划;二是盯紧抓好落实。”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士宏说。
  谦辞背后其实大有“玄机”。
  乔司街道完善班子运行规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成立以班子成员为主体的“指挥部”,依托各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警务室、计生服务站、信访工作室等力量组成的“分中心”,将全街道14个村、社区划分为56个网格。
  每个网格内整合了4支力量——以村社班子、党员骨干和居民代表为主体的基础力量;每格派驻1名街道村社干部的指导力量;每格配备2-6名巡防队员专职监管;另有青年志愿者、“和事佬”等辅助力量协同管理。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党建工作总体目标,推动压力传导、责任到位、任务落地。
  在网格“”状基础上,乔司街道把各职能部门“”上的资源尽可能下沉到村社甚至网格,构建起覆盖全面的条块联动机制,辅以健全的“1+X”考核评价体系,奖勤罚懒机制激发干事热情,各项目标任务快速推进。
  
   村社“协奏曲”把落实抓手上
  什么是村社主体作用?余杭认为,只要做到贯彻上级部署有力、联系服务群众到位、基层社会平安稳定、村级事务管理规范、村风民风文明和谐这五个方面,主体作用就得到了体现。
  制度和做法:余杭加强村级党组织在村级事务管理和推动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实行“堡垒指数”星级管理。出台村社干部队伍建设十项制度,打造一支“专业化”村社骨干带头人队伍。加强村社党组织、“领头雁”队伍、后备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社第一道防线作用。
  
   案例解析之良渚街道港南村
  使命担当, 凝心聚力,“领头雁”有大智慧
  在余杭区良渚街道港南村,有一位奇人名唤“张建东”,他放弃了企业老总的位置来当村书记,还将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带到村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中,刮起了一阵管理“新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港南村12组有一段100多米长的阻塞瓶颈,想拓宽,就要拆除7户农户的围墙和车库,其中1户主体房还需要搬迁。对于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张建东从统一村班子思想做起,村干部亲属、老党员、老干部纷纷带头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7户人家的围墙全部退后3米,1户异地重建,而且不花村里一分钱。这件事,既锻炼了队伍,又提振了信心,为后来的“无违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建东认为,企业要有一个好的管理结构,中层很重要,而在村里,党员、小组长、代表就相当于企业的中层骨干,要发展好,就要凝聚好他们的力量。港南村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班子定期召开碰头会、交流会、组织生活会;建立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邀请党员、小组长、代表、老干部等列席村班子会议,增强村级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开展“党员亮身份争先锋”活动,鼓励党员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家园建设中。
  如今的港南村不仅在自然环境上成了全区的标杆,而且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精神风貌也开始成为一种典范。
  
   党群“咏叹调”把人民放心上
  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体意识,关键是要以民主促民生的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协商,建立健全镇街、村社、村(居)民议事小组、社会组织等层面的专题协商议事机制,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制度和做法:余杭在激发党员群众主人翁意识上不断创新突破,全面推进“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自治为目标”的社会管理“三治”建设。健全从严管理党员队伍常态化机制,设置不合格党员十条红线,开展违法、违纪、违章、违德“四违”的党员排查帮转。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案例解析之崇贤街道龙旋村
  示范引领,有序带动,外在规定转化内心自觉
  “这几年来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村民的素质并没有相应提升,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要把一件好事办好很难,个别群众甚至还不理解、有指责。为此,我们一直思考着怎样才能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崇贤街道龙旋村党委书记张娟,是一名年轻的80后,围绕“怎样让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商量着办”,2014年,龙旋村启动《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
  在村党委的主持下,龙旋村先后召开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层面讨论会17次,开展了全村范围的意见征询,征求村民意见建议130多条。
  村民於叶标提意见说,《村规民约》不应只停留于纸上,停留在村干部的会议上,不然的话,几个月或半年之后,谁还会记得其中的条条框框,应该重点宣传《村规民约》中能够解决本村实际问题的内容,逐渐改掉村内的不文明的现象。
  於叶标的意见得到采纳,由驻村法律顾问全程把关,《村规民约》5个篇章50条准则都是村民倡议的,一些不符合法律规范的经济处罚条款被废止,“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内容也被写进了《村规民约》。
  如今,在龙旋村委门口,就竖着大大的《村规民约》标示牌。龙旋村的《村规民约》表达了村民的共同意愿,真正地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村里出现了党员群众自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志愿者服务、村民撤掉占道杂物、拆除辅房配合河道整治等好现象,原来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由此,龙旋村也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
  
   采访手记:
  深耕细作党建“责任田
  古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抓党建工作也是这样,如果不能从点滴创新做起,不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做文章,就会失去重点和方向。
  余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基层党建主体工程,统分结合,层级分明。打开来细看,从党员群众、村社主体到镇街平台,一个个都是事业的生力军;汇拢起来看,凝聚成的就是基层坚实的战斗堡垒。
  健全层级管理,落实工作举措,强化保障支撑,余杭在党建这片“责任田”里深耕细作,一个党建工作与服务中心大局互促共进的新常态正在加速形成!(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