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搪瓷产品步入“世界奇妙之旅”
说起搪瓷,“80后”想到了自己上幼儿园第一天,老师发下来的白色的小搪瓷杯;“70后”清晰地记得学校食堂吃饭的家伙就是搪瓷做的;“60后”怀念当初在工厂获得的先进生产者奖励,还有结婚时亲戚送的搪瓷面盆、搪瓷对杯……年纪再大一点的人,还会称它“珐琅”。
然而,除了杯盘碗碟,搪瓷,还能用来做什么?
今年年初的时候,一位金发碧眼的家具设计师,走进了余杭的博陆搪瓷厂,从这一天起,创意与传统叠加,搪瓷开始了它的“世界奇妙之旅”。
前因
余杭的博陆搪瓷厂成立于1983年,3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日用搪瓷制品的批量生产,虽然有着完整的生产线和稳定的销售渠道,但是产品长期没有变化,重复再重复,成为阻碍企业转型的“瓶颈”。
余杭区文创办注意到了这件事情。“传统产业的创新转型,首先要挖掘文化内涵,着眼于跨界融合,开发新的有生命力的产品。”
牵线
来自塞尔维亚的Jovana,是一位资深家具与空间设计师。2010年,她跟随先生张雷来到中国,定居杭州,与张雷一起成为“品物流形”设计工作室的合伙人。
“品物流形”致力于将杭州的传统手工艺解构,再溶解进当代设计中去。他们的“融Handmade In Hangzhou”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每一年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针对同一个材料进行解构和重新设计。2013年的主题是竹;2014年的主题是丝;2015年的主题是土……
“土,在中国传统中有很多形式:陶瓷、砖、瓦、沙、生土建筑、香,搪瓷类似瓷釉,自然也是。”张雷与Jovana认为,搪瓷兼备了金属的强度和瓷釉华丽的外表以及耐化学侵蚀的性能,符合设计的需要。
“那时候我们几乎打遍了所有杭州及周边搪瓷厂的电话,也跑上门去找过很多家,但是他们似乎对我们的想法没有兴趣,所以就暂时搁置了下来。”张雷说起几年前的经历,语气有些无奈。
今年年初,这个“无奈”被重燃了希望,在余杭区文创办的牵线下,张雷与Jovana来到了博陆搪瓷厂。
“其实我们不指望一次的合作可以为工厂彻底转型升级,只是希望让我们传统工厂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前沿设计,让他们从简单的重复中醒来,尝试更多的改变。”余杭区文创办负责人表示。
解构
“张雷与Jovana带着已经相对成熟的设计想法而来,但是这对我们原有的生产工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博陆搪瓷厂的技术工程师施伟说,“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将搪瓷工艺用于家具设计,这与原有的生产流程冲突很大。换句话说就是,Jovana想要的效果,在当时我们是做不到的。”
拥抱变革,难免需要承担阵痛。
搪瓷厂暂停了正常的生产,投入了技术人员与工程师不下20人,全力配合Jovana的设计试验。从釉料制备、坯体制备、涂搪、干燥、烧成……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3个月,最终完成了四色五个器形的成品单样。“我清楚地记得,Jovana他们出发去米兰前一天,还在我们这里打样。”施伟回忆道。
新生
最后成型的这组家具作品,Jovana为它们取名“Fleka Table”。
“Fleka”在塞尔维亚语中意为“斑点”,这是Jovana在设计说明中的美妙表述。Fleka Table作为“融Handmade In Hangzhou 【土】”的系列作品,于2015年4月在米兰发布,这组由西方设计师和中国传统工艺对话碰撞而成的作品,在米兰设计周上如同它的纹理一般华丽绽放,受到了来自全世界前沿设计师的瞩目与盛赞。
唯有变化,才有希望。继跨界家具作品“斑点”之后,最近,博陆搪瓷厂正在忙着研究品物流形的最新设计——极简搪瓷杯的打样。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搪瓷制品是没有污染和辐射的好器皿,不仅可以反复使用,而且在色彩上的表现力特别好。”张雷向记者介绍,“这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次性水杯,极度简洁,没有多余的部分,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够让搪瓷杯子代替一次性杯子,也希望承载几代人集体记忆的搪瓷,以全新的姿态复苏,重回人们的视野。”(本站编辑 赵恬恬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