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四边三化”再出发
百丈高速公路
15省道径山工业园区八方电信门口整治前
15省道径山工业园区八方电信门口整治后
104国道路边整治规划效果图
从临平屯里开始,到半山的320国道,是杭城东北的主入口,但因为交通压力很大,一直来有点乱。然而这样的景象现在再也看不见了。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这里的公路整修一新,路面平整,标志清晰,绿化美观;两边的违建整肃一清,看起来整洁干净,令人赏心悦目。这是余杭开展“四边三化”行动的一个缩影。
“四边三化”,简单地说就是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开展此项行动,加快改善“四边”区域环境面貌,既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美丽余杭”的内在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2013年到2014年底,余杭区为推动“四边三化”行动,投入资金7.31亿元,整治公路边污染源1345个,新增绿化面积2480亩、拆除建筑212.1亩、清理垃圾约4.88万吨,重要道路沿线和14个入城口、互通区、交界处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建设完成20处指示牌(雕塑)。尤其是通过“四边三化”行动破解了十多年的区域环境整治难题,完成彭公竹器品市场建筑拆除工作,158 户出租户、311 户经营户全部完成搬迁;全面开展废品收购和石料加工行业整治,完成清理整治废品收购站(点)639家,关停全区石料石材加工企业(加工点)322家;实施04省道百丈段“三化”整治工程,将杂乱的旧貌打造成以樱花为主的“百花街”。
但追求美没有止境,日前,余杭区又制定发布了《余杭区深化“四边三化”行动方案(2015-2020年)》。力争到2020年,全区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影响环境面貌的“脏乱差”问题将得到根本整治,“三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建立起“四边三化”长效机制,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环境品质。
践行“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这一目标,余杭的“四边三化”,再度出发,向着“美丽余杭”的目标大步迈进。
【动真格,开展环境整治】
对于前几年,很多公路边尘土飞扬、铁路边光秃无荫、河边垃圾成堆、山边岩石裸露的场景,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普通老百姓也许只会无奈地叹息一声,稍有见地的人,可能会对这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博弈困惑不已。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决策的法槌以雷霆万钧之势轰然落下。
2013年,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整治战役——“四边三化”行动就此拉开大幕。
战斗的号角已然吹响,该如何确保行动的效果,不出现雷声大雨点小,“一阵风”式的形式主义呢?
余杭区各有关部门、各镇街(平台)不约而同地收到了一封来自区委区政府的任务书——一项项重点工作,一条条具体措施,一个个负责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余杭区“四边三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纪委(监察局)、效能考评办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落实考核机制和责任追查机制,严把考核验收关。对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严重影响全区进度的镇街和部门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并将“四边三化”行动纳入区综合考评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余杭区先后开展专项重点督查16次,下发生态办抄告督办单36份。
2013年以来,由余杭区交通运输、林水、住建、国土、农业、经信、商务、城管、环保等部门分别牵头的“一办十一组”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有序推进“四边三化”各项工作。截至2014年底,河边完成河道整治任务13条,新增绿化面积509.7亩;山边完成矿山整治工程27个,绿色矿山创建任务1个。农村环境整治完成四个轮次“清洁余杭”暗访检查工作,发送抄告单55份,发现问题点位493处。烟尘控制方面,摸排、核实公路边、铁路边各类锅炉、窑炉128座,其中108家锅炉使用单位检测结果达标,16家已停用或搬迁,4家无证无照单位已关停取缔。长效管理专项工作组开展“四边三化”长效管理工作检查9次,发现问题50处,发送各专项工作组抄告单50份,当地报纸曝光9次。
政府动真格,是为百姓办实事。
通过不断健全“四边”区域保洁管护、监督管理等制度,各长效管理责任单位因地制宜,建立起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绿化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四边三化”后续管理不出现盲点、空档,从长效上改变了“四边”区域的环境面貌。
【生态账,算出了真金白银】
专项行动启动以来,余杭区投入“四边”区域环境整治资金累计达35亿元,其中2013年以来完成工程已投入资金7.31亿元。
在较为传统的观念里,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背道而驰,投入上亿元的巨资进行环境治理,会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究竟值得还是不值得?
现年59岁的王林生在中国石油余杭二站工作了十多年,这家加油站正好位于320国道半山至屯里段一侧。对于以往的工作环境,老人记忆犹新。
“两年前,马路对面都是加工厂、车流量又大,产生的烟雾都往路对面飘,路灯也不太亮,整条路终日都是灰蒙蒙的。工作一天,换下来的工作服上都有厚厚一层灰。”
如今,这一段道路中央的路灯迁移到了道路两侧,照明度提升了;公路沿线废旧的广告牌不见了,代之以整齐划一的公路标志牌;道路不仅拓宽了,两边还种上了香樟、红枫、樱花……这条通往杭州主城区的主干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统计,目前,余杭区已完成320国道半山至屯里段等7个公路边“三化”专项整治工程,增加绿化面积39.0341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9.2818万平方米,治理1345处公路边污染源。与此同时,全面完成了宣杭线、沪杭高铁、杭宁高铁等余杭区境内5条铁路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增加绿化面积16.3348万平方米,完成铁路沿线绿化长度约7公里。
环境美了,投资客也多了。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牵手希尔顿全球管理集团,计划在鸬鸟镇开发建设旅游养生社区;今典集团欲在余杭建五星级酒店“红树林”,建成后预计可年产出税收2000万元……
生态账就是经济账,是可持续的、良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算清这笔帐就能明白,余杭对于生态治理的巨大投入势在必行。
【美丽,没有止境】
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产业生态学”是一门年轻但影响深远的学科。这一思想和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由此引发了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等概念。对照产业生态化要求,余杭方便快捷的交通和信息服务、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无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人文氛围;反之,产业转型升级也对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余杭,2015年,“四边三化”是一个新的起点。
结合实际,2015年余杭区新出台了《深化“四边三化”行动方案(2015-2020年)》。
按照总体规划,余杭区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将紧密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2015年至2017年为第一阶段,在巩固近年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扩大“四边”整治范围,向县道公路、支线铁路、区级河道及沿线矿山延伸。
2018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开展县级以上公路、所有铁路、区级以上河道、县级以上公路与区级以上河道及铁路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矿山的“三化”工作。开展乡村公路、乡村河道及可视范围内矿山治理。
通过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到2020年,全区公路边(边界为高速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200米、普通国省道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县道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30米、乡村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米)、铁路边(边界为铁路线路向外100米)、河边(边界为堤岸及护堤地)、山边影响环境面貌的“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整治,“三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四边三化”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城乡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活环境品质显著提高。
从这个起点向前,余杭一刻也不会停下她的脚步,她将向着群众满意的“美丽余杭”、美好生活,宏伟蓝图再一次整装出发。(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