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深化“党建+治理” 网格支部化解基层问题

16.06.2016  14:40

 编者按: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即将召开。这些年来,历届省委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治省理政的重要位置,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本期《政治纵深》推出基层党建专题报道,展现我省各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特色做法和亮点,讲述各地如何将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持续接力抓基层,久久为功打基础,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浙江日报6月1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方力) 走进杭州余杭区乔司街道三角村,整齐的房屋、宽敞的马路、干净的街道映入眼帘,村党委书记高国华正在和村干部商量着拆违的事情,脚上那双沾满黄土的球鞋格外抢眼,“每天都要在村里跑来跑去,穿球鞋方便。”高国华笑着说。作为村总网格长的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事情就是到村里转转,看看听听,了解大家的需求和问题。

  在三角村,有5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党支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在余杭区,像这样的网格支部共有1882个。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治理,余杭区探索“党建+治理”模式,将党建贯穿社会治理,实现了支部建在社会治理网格上全覆盖、镇(街道)干部进驻网格督导全覆盖、网格内党员联户全覆盖,带动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基层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等工作,使任务落实在网格中,问题化解在网格中。

  支部建在网格上

  三角村是余杭区首个村集体收入突破千万元的村——它位于余杭区乔司街道南端,紧邻江干区九堡镇,杭州绕城高速、01省道、地铁一号线穿村而过,距离杭州客运中心仅1公里,是余杭的南大门。可也正是因为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原本5000多名常驻居民的村,人口激增,外来务工和居住的人数几乎是本地人的7倍。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村里也感受着种种阵痛。村干部常听到有村民反映,感觉村里秩序有点乱,环境卫生也差起来了,大家缺乏安全感。

  面对这些问题,当初带着村里致富的高国华,思想也在转变:“经济发展了,怎样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很重要,用党建来推动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

  5年前,为了更好地利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综治队伍的专业优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综治中心的工作平台作用,余杭区尝试将基层党建网格服务和社会综治防控网络“两网融合”,将支部建在网格上。

  三角村党委将村里分成了5个网格,党员联片包户,根据年龄、文化层次、习惯相近的原则,每名党员联系3至8户,白天走访群众,晚上义务巡逻。村干部担任网格长,高国华则是总网格长。每周六上午,高国华与各个网格长都要聚在一起,谈谈这周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下一步怎么解决等等。

  “其实老百姓很朴实的,我们经常去走走听听、看看他们、拉拉家常,他们就很愿意跟我们聊。”高国华说,网格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收集更加及时,党群关系更加密切,解决问题的渠道也变多了。两年多来,网格成员已经走访农户两万余次。

  在余杭区的1882个网格支部中,每个网格支部一般不超过30名党员,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任网格支部书记(网格长),以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动员其他村民代表和热心群众参与网格事务,争当网格参与员、协管员,实现党的组织覆盖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网格支部安排每名党员就近就便联系群众,通过邻里串门式民情走访,为群众解决问题。今年以来,该区村(社区)党员联户走访群众达30.1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0万余条,帮助解决问题2.34万个。

  不仅如此,余杭区还组织了2000余名镇(街道)干部以“组团”形式进驻网格担任指导员,利用“周三无会日”,全部下村(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基层党建、指导网格管理、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等,督导网格支部落实基层社会治理任务,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突出问题。

  问题解在网格内

  近段时间,一场环境综治“大会战”正在余杭各处火热开展。该区以网格支部为单位,全域开展“地毯式”排查整治,重点是无证餐饮、出租房、违法建筑、瓶装液化气、电动车、茶水炉等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的隐患。

  星桥街道民乐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兰兰,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网格支部带来的作用——辖区内的民乐社区,曾经有一片4.2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这块久拆无果的“硬骨头”实在令人头疼,可因为网格支部的作用,这里在一个多月前顺利拆除。

  王兰兰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一家养殖公司,是2000年时社区招商引资引进的农业项目。但随着连年亏损,该公司擅自变更土地用途,未经审批就把甲鱼塘填掉,私自建了厂房,先后出租给15家企业、4家堆场,是典型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三违”区块。

  同时,因为养殖场租用的是民乐社区4组集体土地,涉及村民租金收益,牵扯面也较大。去年,社区开始对这片违章建筑的种种情况进行调查,今年开始着手进行拆除。

  对网格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网格内老百姓的情绪。而作为总网格长的王兰兰也没有闲着,她立即召集了新老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给大家分析违建问题和风险,通过协商最大程度减少对老百姓利益的损害。

  社区4个网格的网格长也都成立了一个稳定小组,每个人包户上门做工作、听意见,连续跑了5天,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就这样,这块“硬骨头”在网格支部的努力下,被“”掉了。

  “这几年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感觉到在关键时候群众工作好做了,其实都是网格支部潜移默化的作用。”党员发挥作用,功夫还在平时,王兰兰对此深有感触。平时网格支部党员时常到农户家中走走看看,了解群众的需求,遇到社区有重大事件,都会叫来群众一起商量,正因为如此,群众对社区工作更加理解支持,与社区干部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拆违工作,大部分群众由原先的‘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网格支部功不可没。

  今年以来,各网格支部在党员固定活动日广泛组织党员学习开展治安隐患排查等业务,通报本网格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安排党员认领网格内热点难点问题。今年4月,该区各网格支部围绕“无违建”创建工作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36951名村(社)党员开展“无违建”自查并签订承诺书,切实发挥了网格支部在服务保障G20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今年以来,依托网格支部这一基础力量,该区整改出租房安全隐患45426项,拆除违法建筑12269宗、204.9平方米。

  民主协商进网格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大群众民主诉求日益强烈,对基层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些村(社区)在推进民生工作中没有事先征求群众意见,群众对工作推进没有参与感,对工作成效缺乏认同感,甚至出现了“党员在干、群众在看”等怪象。余杭区针对网格内党员联户收集的民情诉求,由网格支部牵头开展网格民主协商,灵活吸收驻网格干部、村(居)民组长(代表)、党员群众代表等共商共议,初步走出了一条发展共商、民生共议、难题共解、和谐共建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不久前,在塘栖镇塘栖村拆违中,三官堂网格内一户人家有超面积的两处附属房需要拆除。网格支部的成员给男主人沈某做了思想工作,沈某在协议上签字。可没想到,沈某的妻子和儿子得知此事后,急匆匆从外地赶过来,要求重新核实面积。

  当晚11时,三官堂网格员和全体村干部近20人,来到沈某的两处附房,进行实地测量,明确了需要拆除的面积。但“意外”再次发生,儿子借查看之前父亲签的协议之名,将这份协议拿了回去。

  面对这样的局面,该村党委书记唐国标启动了村里的民主协商听证程序。很快,就在三官堂网格里,举行了一场民主听证会,参与听证会的除了村干部,还有网格参与员、协管员、普通村民等,主题就是对这个问题把脉问诊,寻求解决的方法。

  你一言、我一语,参会人员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许多人都认为应该再给沈某家一次机会。村民组长也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再去做一次工作。

  正当大家火热开展讨论时,父子俩又从外地赶了过来。看到村民在民主协商中逐渐达成了共识,儿子渐渐动心了。这一次,儿子找到唐国标,两人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也将自家的一些实际困难向他做了说明。最后,他向唐国标“”了5天时间。5天后,儿子做通了父母的工作,终于拆掉了超面积的附房。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无理要求,影响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诉求,民主协商听证机制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唐国标告诉记者。

  在塘栖村,这套民主协商听证机制得到了群众的认同。

  如今,网格民主协商已经覆盖到余杭区的各个村和社区。有事要商量、遇事好商量、做事多商量,民主协商团结带领网格群众共同解决网格矛盾问题,全面增强了网格“自转”功能。今年以来,网格支部通过民主协商已解决群众诉求13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