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1500万重奖贝达药业

13.01.2016  10:43

      “1500万元,前一次是雪中送炭,这一次将激励我们再创新业。”1月12日,佩戴大红花的浙江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代表企业接受余杭区1500万元奖励。站在领奖台上,他深情地说,获奖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余杭区政府给予的1500万元“救命钱”。
  4天前,由包括丁列明在内的5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组成的贝达药业研发“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项目摘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药作为国家1.1类新药,是世界第三个、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在每年有约70万新发肺癌病人的我国,结束了该类药物依赖进口的历史。1月12日,余杭区为贝达药业及另一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创新企业举行表彰大会。
  喝水不忘挖井人。台上,丁列明回忆起艰难时刻余杭区的两次援手。2006年,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的贝达药业急需收购余杭一家老药厂却囊中羞涩,区政府得知后借款1300万元帮助企业收购并开始产业化生产,完成一、二期临床试验。2008年三期试验即将开始,原本答应出资的一家跨国风投公司却因国际金融危机取消投资。“当时贷款就背了3000万元,我每星期跑一次上海筹钱,可没人理。山穷水尽时,余杭区政府支持了1500万元,得以买来大批昂贵的进口药,才启动了临床对比试验。”丁列明充满感恩。
  时任余杭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的沈昱说:“收到贝达药业的告急报告后,我们判断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高科技项目,既然引进了、看准了,就要培育,不能让创新前功尽弃。区里决定挑这个担子,加快审批,及时提供了支持。”
  余杭的雪中送炭和巨奖是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创新创业的缩影。丁列明说,当年省领导接到他关于加快临床试验的申请报告后,有关部门立即协调,使这种新药及时进入临床试验,争取了宝贵时间。其后各级领导也多次视察、关心企业成长,并助推这一创新药纳入省级医保。
  据介绍,这家海归创业企业于2011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到去年底销售额突破24.5亿元,税收6.75亿元,并获两项国家专利金奖,还为部分患者免费赠药累计100万盒、价值超28亿元。创新永远在路上,眼下获得1500万元奖励的贝达药业将加快3种国家1类新药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