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人才洼地”变“人才高地”

04.11.2015  18:32

  

  产业、城市、人才是一个“金三角”。
  产聚而城兴,城兴则才汇,才汇而更上层楼。
  这样的改变,正在杭州市余杭区上演。在拥有国家四大人才基地之一的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在定位于“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的“梦想小镇”,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唯一一家生物医药高新区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你都能窥见这样“产城人融合”的渐变。
  近年,余杭区围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建设蓝图,秉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倾力打造“三城三镇三创”,并以市场和绩效为导向深化改革,构建“人才特区”。截至目前,余杭区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538人,其中“国千”人才84人、“省千”人才90人,院士级人才15名,国、省千人才总量和年增量均列全省各区(县、市)前列。2015年对接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项目1200余个,达成合作意向160余个。
  
   三城三镇三创”诠释“产城人融合
  “要真正做好人才工作,不能就人才而抓人才,而是要系统考虑,将人才工作和产业化发展统一部署,和城市化建设统一推进。”为此,余杭区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空间优势、阿里优势、人才优势,建立了“一张图一本账一盘棋”的工作机制,把人才的发展谋划,置于全区产业生态建设、城市化建设的格局中通盘考虑,提出了建设临平创业城、良渚文化城、未来科技城“三大城”的发展规划。
  在临平创业城,立足众创,结合老工业园区改造、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建设,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精准聚焦生物医药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良渚文化城,立足文创,结合良渚遗址文化传统,重点布局文创产业、休闲产业,靶向引进文创人才、休闲旅游产业人才;在未来科技城,立足科创,结合阿里巴巴淘宝城、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等优势,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金融服务业,重点扶持相关高层次人才,力争将其打造成浙江乃至全国的“硅谷”。
  通过实践,“三大城”实现了产业、城市和人才的高速和谐发展,充分验证了“现代化是人群不是楼群”、“人才高地重在发展而非集聚”的理念。
  
   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生态示范区
  近年来,余杭区重点紧抓人才工作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契机,围绕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的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浙江新名片——“梦想小镇”两大核心平台,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工作运行体制机制,实现人才工作整体跨越式发展。
  在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余杭区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由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牵头建立了省市区三级协同推进机制,分批选派挂职干部,财政、土地指标等重要职能独立运作,下放24个项目审批权限,在体制机制上确保未来科技城有地发展、有钱办事、有权拍板,先后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启动资金拨付、租房补助、安家费补助等一揽子“引才、育才、用才”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在“梦想小镇”,定位于建设“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让梦想变成财富”,重点打造“互联网创业”和“天使基金”两个功能小镇,形成了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天使引导基金充沛、WIFI全覆盖、创业者拎包办公的全要素、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现入驻小镇的创业项目达到240个,创业人才约2100名,新注册投资机构和各类基金70余家,集聚管理资本和募集资金逾300亿元,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典型代表。
  
   市场导向激发人才活力
  做好人才工作不能简单局限于政府的力量,更重要的还是要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余杭通过探索实践,重点建立了“三个体系”。
  余杭区坚持“分配变竞争、事后变事前、直接变间接、无偿变有偿、低效变高效”的“5个变”理念,制定出台《余杭区加强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政策体系,将人才政策从比拼力度转到比较质量上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树立绩效化核心理念,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对人才项目实行全程绩效跟踪评价,构成以绩效论英雄的精准评价体系,通过市场标准引导政府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率。
  不仅如此,余杭还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团”、“智慧人才”信息平台,为人才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形成以人才、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服务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坚实保障。
  
   要素保障驱动“立体引才
  余杭区在如何招引高层次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
  比如,积极创新“引才三法”(“对接合作法”强化市场中介引才、“需求导向法”强化企业主体引才、“朋友圈引才法”强化人才互荐引才),建立“政府+中介+企业+人才”的立体引才网络,借助市场力量看准人才、引进人才,对政府引才工作进行补充完善。
  在人才项目产业孵化方面,坚持为人才项目长期提供“技术+场地+资金”三大资源要素保障。在技术层面,大力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北大工学院未来科技城研究院,强化与浙江大学的对接合作,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
  在场地层面,通过“523”科创计划大力建设全区50个科技创新园,采取租金减免、返还等形式,为项目产业化提供最优质的营运场所。
  在资金层面,针对人才创新创业融资渠道较窄、规模较小、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等难题,创新推出区级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推动政府资金与市场资本拼盘合作,以资金“参股”形式一揽子解决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努力将余杭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人才、科技、金融结合示范区。(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