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为申遗“大棋”落好“安置子”

05.04.2015  13:46
  良渚遗址地下范围内可以说都是“”,因此破土工程需非常谨慎。日前,余杭区瓶窑镇顺利完成良渚遗址申遗工程的关键步骤——大观山村和长命村区块两大农居安置点基础主体,即地梁、地下空间工程移交工作。这标志着遗址申遗回迁安置工程完成前期基础性建设,即将全面进入农户建房阶段。
  大观山村和长命村两大农居安置点是良渚遗址申遗工程的重点环节,是整个遗址申遗“棋盘”中的两颗重要“棋子”。“落子”的时间节点,事关遗址申遗拆迁区域百姓安居乐业,也关系到遗址申遗工程的整体推进。
  两大农居安置点占地405亩,可安置600户搬迁户,基础主体建设工程总投资约2亿元,于2014年7月破土动工。
  在移交现场,瓶窑镇将两大农居安置点基础主体移交到大观山和长命村,今后,村民可以根据预先选定的房型,开展地上部分建筑施工。街道详细解答了村民代表的相关提问,并就后续市政配套建设做出说明,列出建设清单及时间节点。
  据了解,作为瓶窑现阶段的重大民心工程,为尊重民意、明确责任,瓶窑镇采取以“民主促民生”的管理模式,邀请村民代表做农居点相关工程监管员,监督工程进程、公布材料选用等情况,同时将农居点分房权力下放至村,由村委会承担分房主体责任,充分给予基层组织自主权和村民选择空间。主体工程建设期间,村民代表及普通村民全程无障碍监督,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共计100余个。(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