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余所高校浙江竞技机器人“障碍”面前各显神通

16.06.2015  00:52

  中新浙江网6月15日电(记者谢盼盼)裁判一声令下,来自浙江科技学院的参赛选手赵云龙潇洒地把手从车型机器人前划过,小车稳步运行起来。“太帅了。”相比于其他参赛队伍常见的遥控指挥,这款用红外感应启动的机器人开场就收获了尖叫。绿地毯铺就的场地内,机器小车沿着白线一路“跋山涉水”,遇到阻碍门还“自动”拐弯和360度旋转,最后登上竖直高度近30CM的“珠穆朗玛峰”下坡返回,坡度较大,小车受重力影响,抵达地面时车身震动车头也略歪出轨道,全场的心都揪了起来,小车迅速调整角度,向着最后的目标冲刺,成功到达。“啪啪啪!”场内其他队伍的队员和现场工作人员都忍不住鼓掌叫好。83秒!机器小车顺利完成路线,比规定时间90秒大大提前返回。

  6月13-14日,2015安吉杯中国机器人大赛旅游类选拔赛在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0多所高校的200多支队伍报名。选手在车型机器人和人型机器人两大类展开角逐。

  赵云龙所在的JT机器人团队在指导老师陈军统、杨舒捷带领下,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作为团队最新的成员,赵云龙介绍,开场非接触式红外感应技术的运用,是他们今年的一个小创新。车底的传感器是小车按路线行走的奥秘所在,它能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可能场边光线的变化都会让它“迷路”。

  车型机器人分探险游、寻宝游、越野三类比赛,基本都要求机器人在规定时间内穿越场地,越快抵达,分数越高,顺利经过障碍、抵达各个标地,都可以加分。来自广东、广西、甘肃、黑龙江等高校的同学都带着自己的战车加入到这场争夺中,他们各有招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障碍设置、光线、方向等各种不同,对小车来说,每一个场地都是新场地。现场,几乎所有参赛队员还在紧张地调试机器、完善程序。洛阳理工学院去年曾在全国决赛中获Ⅱ型探险类二等奖,指导老师罗扉说,比赛多学科、多任务、多年级,他们的队伍就包含了机械组、电路组及程序控制组等。今年比赛规则有了大调整,增加了门槛效应、跷跷板等设计,比如“跷跷板”,车重很关键,过重,机器人将在翘板转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偏离;过轻,机器人也将难以保持足够的稳定性。所以他们全新设计了车型,对传感器、电机、控制核心等都做了大提升。

  除了开场的利用非接触感应技术红外启动外,这次参赛他们还针对规则中增设的“跷跷板”、“门槛效应”等大调整了技术提升,比如最后的珠峰下坡,他们会在运行程序中就设置此段放慢速度减少车身自重的影响。

  本次大赛还引入人型机器人板块,和时下流行的“点菜机器人”相似,导游机器人和仿名人机器人能实现人机对话、虚拟感应等功能。来参观的安吉职教中心学生说,大开眼界。

  杭州师范大学领对赵延廷副教授表示,机器人大赛不让书本与实践集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个人特长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投入钻研度。(完)